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化防空作战新趋势:如何以变应变应对未来挑战?

   时间:2025-08-08 00:12:06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下,现代战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巡飞弹、无人机等智能化空袭兵器在近年来的局部冲突中大放异彩,其高效费比的特点给现代反空袭作战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推动防空作战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在智能化空袭的威胁下,传统的被动防御理念已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一种新的攻防兼备理念应运而生,即“攻击防御一体化”。通过高端与低端空袭平台的结合,以及多方向的饱和突击,可以有效突破防空体系,打击敌方重要目标。为此,必须更新防空策略,从源头制敌,通过精确侦察和打击敌方的关键节点,降低其打击效能。同时,增加远程火力打击范围,限制敌方各类打击平台的活动能力。

为了应对多方向的饱和攻击,快速反击成为关键。这要求防空体系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火力密度,还要能够迅速识别并打击来袭目标。一方面,通过病毒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破坏敌方的指挥通联系统;另一方面,采取制空于地、以空制空等硬打击手段,对敌方载机平台和导弹发射点进行拦截,力求在视距外削弱敌方的攻击效果。

在智能化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蜂群”战术成为未来空袭的一种可能形态。为了有效抗击这种空袭方式,防空作战体系需要在提升硬件效能的同时,注重软硬一体的抗击能力。这包括构建多层划区的预警体系,通过数据链和网络信息体系实现全域侦搜;建立多域联动的指控体系,提高作战指挥效率;运用多种抗击手段,包括电子防空、激光、微波等新质力量,对来袭“蜂群”进行拦截;以及通过机动、伪装等方式保护有生力量,增加敌方寻找目标的难度。

针对隐身战机、隐身无人机等高价值目标的打击,现代空袭作战呈现出精干力量小编组的特点。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防空作战体系需要构建立体分布、快反制敌的作战体系。这包括全维分布的侦察预警力量,通过广域布设智能感知设备构建空天防御“情报云”;全局响应的敏捷指控力量,打破传统指挥模式,建立高效的网络架构和指挥机构;全域待战的机动作战力量,通过功能重组和隐身化处理形成分布在战场空间的作战要素群系;以及全时供保的综合保障力量,利用多种输送保障方式实现动中保障。

未来防空作战不仅要关注常规空气动力学目标,还要应对高超声速、弹道导弹等非常规目标。为了实现反导反超一体化,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指挥体制、网信体系和武器平台。指挥体制上,要下沉指挥层级,建立直达战术层、技术层的指挥链路;网信体系上,要运用栅格化技术构建防空反导反超作战“信息云”,实现态势共享;武器平台上,要提升对各类目标的侦察和打击效率,注重新质装备的研发和运用。

在综合保障方面也要注重一体化建设。通过构建依网分布式保障物资管理模式,实现按需保障和高效保障。这将为防空作战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