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一家专注于创新生物制药领域的全产业链企业,近期在资本市场和内部管理上遭遇了多重波动。这家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迅速成长的公司,于2022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但盈利挑战与资金压力始终伴随其左右。
今年初,迈威生物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旨在通过“A+H”架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然而,这一计划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5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事件无疑给公司的上市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过数月的调查,8月4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披露了刘大涛短线交易的具体情况及处罚结果。据上海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刘大涛在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利用他人证券账户进行了公司股票的买卖操作,构成了短线交易行为。因此,刘大涛被处以警告并罚款60万元。尽管公司此前表示,这一事件不会影响港股上市计划,但业内人士指出,高管合规问题可能会引发港交所更为严格的审查,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加剧融资难度。
在A股市场,迈威生物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截至8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微跌,市场情绪波动明显。为了稳定股价,迈威生物迅速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公司表示,鉴于近期股价持续超出原定回购价格上限,导致回购窗口期缩短,因此决定将回购价格区间上限提高至48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保持不变。这一举措旨在向市场传递公司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迈威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目前,公司已有三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另有16个品种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然而,尽管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至今仍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和-10.44亿元,累计净亏损超过30亿元。持续亏损给公司的流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迈威生物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今年4月,公司宣布计划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公司还与Calico和齐鲁制药达成了BD合作,预计可获得约5.6亿元的现金收入。然而,尽管如此,公司的债务压力依然沉重。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17.56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11.20亿元。
面对诸多挑战,迈威生物的未来之路显得尤为艰难。但公司表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创新药物上市,以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