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小银行自营理财整改加速,过半机构规模下降,有行已清零退场!

   时间:2025-08-07 15:19:02 来源:券商中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理财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小银行正面临一场理财业务的重大变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六月末,银行理财市场总规模已达30.67万亿元,然而,在这庞大的市场中,由194家银行管理的理财规模仅为3.19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94家银行中,除去少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实际进行自营理财的中小银行数量已降至180家,与年初相比减少了23家。更令人瞩目的是,今年上半年末,新发行自营理财的银行数量较年初减少了45家。

自营理财业务的缩减已成为众多中小银行资管部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许多从业人员因此转岗至金融市场部等相关部门。从规模变化来看,截至六月末,在已披露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的68家中小银行中,有61家机构的理财规模较年初有所下降,其中20家银行的降幅超过20%。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整改压力进一步加剧。2024年6月,多地中小银行接到金融监管部门通知,要求未设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在2026年底前完成存量理财业务的清理。目前,距离这一期限已不足一年半。从行业数据来看,近期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半年报(2025年上)》显示,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的存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理财市场正逐步向理财公司集中。银行自营理财规模占比已降至约10.4%,而理财公司产品的占比则高达89.6%。同时,今年上半年末,银行机构自营理财存续规模同比下降24.04%,存续产品数量同比减少约4500只。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缩减趋势在2025年半年报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多数中小银行的自营理财规模压降明显,个别银行甚至已清零。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的测算,在未成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中,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理财业务的68家机构中,有61家机构的理财规模较年初有所下降,占比接近九成。其中,降幅超过10%的机构占比过半,降幅超过20%的机构占比约29%,降幅超过30%的银行有12家。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海宁农商行的存量理财已完全清零。

然而,中小银行对自营理财的压降节奏和力度存在差异。查阅多家银行2025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发现,常熟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等26家银行的理财规模降幅低于10%。深圳农商行、哈尔滨银行等7家银行的自营理财规模较年初有所增长,部分银行增幅在7%以上。

面对自营理财业务的压力,部分中小银行选择转向代销模式。由于人才储备不足、系统和科技能力缺失等限制,这些银行早已放弃了自营理财业务。然而,也有小部分中小银行较早地锻炼出自营理财净值化能力,并且相关产品受到行内零售客户的欢迎。一家西部农商行的相关人士表示,该行资管团队一直隶属于大金市部,今年上半年仍在新发产品,但新发规模同比已减少。该行希望与监管部门沟通,争取更长的退出时间。

同样,长三角地区一家农商行的副行长也表示,该行自营理财已完成净值化转型,并且类型多样,包括固收、混合和权益等。至于理财公司牌照,该负责人直言不想放弃,并一直在与监管部门沟通。

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公司难度较大。因此,这些银行应抓住理财产品销售暂未对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建设和完善代销系统,培养专业的产品经理和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代销业务。数据显示,从2021年末至2025年上半年末,参与代销的银行数量从97家激增至569家,其中主要为中小银行。

随着监管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趋严,未来大部分农商行和一部分城商行将退出理财市场,转型从事财富管理业务。中小银行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相较于理财公司来说仍具有代销优势。目前,农商行代销的产品主要是其他农商行发行的产品,未来有望拓宽合作渠道,发挥下沉市场优势。然而,代销市场的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或将进一步拉低理财产品的销售费率。

尽管中小银行面临自营理财业务的压降压力,但它们并未完全脱离理财市场。许多中小银行已积极转向代销模式,利用自身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优势,继续参与理财市场的竞争。同时,随着理财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小银行需要更加注重代销业务的发展,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变革仍在继续。在这场变革中,有的银行选择退出自营理财业务,转向代销模式;有的银行则坚持自营理财业务,努力提升净值化能力。无论选择何种路径,中小银行都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