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日益渗透企业管理的背景下,关于AI究竟是企业管理的福音还是混乱之源的讨论愈发激烈。为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韩践与董事长及CEO、中欧EMBA校友王天扬受邀参与了《虎嗅·AI无悖论》节目,就AI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与机遇,以及组织变革、员工激励、数据伦理和中小企业转型等议题分享了独到见解。
韩践指出,AI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正逐步从个体层面扩展到组织结构层面。在个体工作层面,AI已在会议纪要生成、文生图、标准化报告制作等高容错率场景中成为标配工具,显著减轻了员工的重复性劳动。而在组织架构层面,首席AI官(CAIO)等新兴职位的设立,反映出企业对AI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这一趋势与当年信息化浪潮中企业设立首席技术官(CTO)的做法相呼应,都是企业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推动组织升级的自然反应。
王天扬补充说,CAIO的设立旨在推动AI在企业内部更高效、规范地落地,并应对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组织冲击。他进一步指出,AI Agent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如通过自动归纳人才画像、全网搜索匹配、智能排序和安排面试等功能,极大地优化了招聘流程。
对于AI对组织与岗位的冲击,韩践认为,技术演进过程中岗位结构的变化是常见规律。虽然AI将取代部分岗位,但也会催生新的职能和职业角色。她强调,岗位结构的变化并非管理危机,而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王天扬则指出,企业的执行层,特别是重复性脑力工作,已大面积被AI取代,而中层管理者的部分职能也正在被稀释。
然而,韩践也提醒,不能将“去中层”简单归因于AI。她指出,中层的核心职能是“上传下达”与“跨部门协同”,而这些职能在过去十多年里已逐渐被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所削弱。AI的出现只是进一步加速并放大了这一“去中介化”的结构转型。因此,在是否“裁中层”的决策上,企业管理者应回到战略层面思考。
在AI对管理者的考验方面,王天扬认为,AI带来的浪潮对所有企业都有影响,不论规模大小都应积极拥抱AI并调整组织架构。韩践则指出,AI将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如信息更加透明、员工能力提升导致传统指令式管理失效、数据安全和影子AI问题等。她强调,企业需通过流程优化、权限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式应对这些挑战。
针对如何激励员工积极拥抱AI而非担心被取代的问题,王天扬提出将AI定位为“虚拟实习生”,帮助员工完成重复性、低价值工作,从而解放他们去做更高阶的工作。韩践则建议明确AI的目的是“用同样的人做更多事”或“把蛋糕做大”,并提供物质和非物质激励,构建AI友好型基础设施和文化。
在数据伦理及安全问题方面,韩践认为影子AI本质是管理问题,需通过发现问题、评估影响、采取行动和持续优化等步骤加以解决。王天扬则强调企业应构建内部AI平台,为员工提供规范的AI工具,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使用。
对于中小企业是否有可能借AI实现弯道超车的问题,韩践认为关键在于提升管理专业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她建议中小企业善用AI赋能自身主业,避免因“弯道超车”的焦虑而脱离战略主航道。王天扬则指出AI带来知识与技术平权,中小企业可低成本获取过去高昂的管理咨询成果,并快速抓住AI机会。
最后,在谈及未来碳基人与硅基人如何协同管理的问题时,王天扬认为硅基人需像人类员工一样被管理,并融入企业流程。韩践则强调人类需保留决策权与终审权,确保AI在伦理与合规框架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