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这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近期因一封万字离职信而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信中,一位前阿里“元老”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组织臃肿、决策迟缓、业务分散。这些问题不仅让阿里内部的运转变得效率低下,也让外界开始质疑这家曾经以创新著称的公司的未来。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却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现任CEO吴泳铭在阿里内网发布了一封题为《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的全员信,宣告了阿里将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归创业精神,面对AI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阿里管理层采取了壮士断腕的举措。合伙人团队从原来的26人骤减至17人,包括彭蕾、戴珊在内的多位“十八罗汉”成员退出了权力核心。同时,39岁的蒋凡成为了合伙人委员会中最年轻的成员,这一人事调整堪称阿里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血”。
在这场自我革命中,阿里的创始人马云也悄然回归。在2025年5月的阿里日,他现身阿里总部的“湖畔小屋”,这个原比例复刻的创业起点场所,如今已成为阿里精神的象征。马云与吴泳铭共同鼓励员工坚持创业精神,面对未来的挑战。
阿里的这场变革不仅限于人事调整,更在于对未来的押注。为了抓住AI科技革命的机遇,阿里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建设AI及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入相当于阿里过去十年技术投入的总和,显示了公司在AI领域的决心和魄力。
然而,这场豪赌并非没有风险。在消息传出后,阿里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并未出现预期的上涨,反而连续两日走低。但阿里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继续坚定推进变革计划。五个月后,阿里又追加了500亿元投资用于服务业数字化,意图打造“服务版淘宝”。
阿里的这场变革已经初见成效。在AI业务的推动下,阿里云作为核心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同时,阿里体系内的其他业务也开始将AI变革从战略口号转化为具体行动。
例如,1688平台依托AI技术推出了“1688源选”,致力于打造100个“超级单品”。在过去一年中,AI技术带动了1688平台转化率与复购率增长20%至30%。阿里还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进一步拓展了AI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战略层面,阿里明确将未来聚焦在“电商、云+AI”两大方向上。这一战略聚焦引发了业务上的极大收缩,阿里开始逐步退出新零售等非核心业务,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电商和AI+云核心业务中。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也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在阿里的园区内,年轻的管理者们正肩负着将3800亿技术投入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在1688工厂里,AI设计的新品源源下线;在菜鸟仓库里,智能机器人已经替代了三分之一的拣货员。这一切都在表明,阿里正在通过AI技术实现真正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