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再次以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启动,彰显了其作为经济大省的强劲动力。黄茅峡水库工程在清远破土动工,总投资高达135亿元,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广东北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更预示着通过同步构建的Ⅳ级航道体系,500吨级船舶将能够深入连江腹地,同时,该项目预计每年将贡献超过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其“乘数效应”显著,为广东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上半年,广东经济的稳健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大,更展现出广东在经济发展上的新动向:在加速项目落地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的成长潜力和战略价值,力求通过高质量的投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广东21个地市上半年GDP数据的公布,结合全省总体经济数据,我们可以从广东的经济表现中捕捉到更多深刻的变化。作为经济结构转型较早、较早面临新挑战的地区,广东的经济韧性在承压增长中得以彰显。特别是在外贸领域,广东以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尽管面临基数大、增长难度高的挑战,但仍实现了4%的同比增长,连续八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扩大。
在外贸的稳健表现中,新动能的作用尤为突出。深圳的一款创新相机在纽约引发抢购热潮,展现了原创产品在外贸中的独特优势。同时,东莞、广州等传统外贸重镇也实现了逆袭,通过稳“旧”拓“新”,不仅巩固了对欧盟等传统市场的进出口,更在新兴市场如东盟、印度等地取得了显著增长。广东对东盟的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16.6%,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显示出贸易结构性的积极变化。
外贸企业的活力增强,是广东外贸稳健增长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增加了7.6%,民营企业更是成为稳外贸的中坚力量,进出口总值占比达到64.2%。外商投资企业对广东的投资依然活跃,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正式投产,进一步推动了广东外贸的增长。
在消费领域,广东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内需潜力。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广州、惠州等地的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线上消费更是释放出巨大潜力,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超过20%。广东结合本地消费特点,推出3C产品补贴目录,不仅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也为下半年稳消费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广东还携手港澳,以“湾区之名”推动大湾区消费市场的活跃与多元化。通过举办“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等活动,持续搭建消费平台,打造创新消费场景,激发释放消费潜力,让“到湾区来”成为潮流,让“购在中国”成为时尚。
在施策速度上,广东同样展现出了高效与决断。从去年至今,广东多次强调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出更多激励性政策,并让这些好政策尽早“变现”。这一发展思路推动了“两重”建设项目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尤为显著。
在“制造业当家”的广东,工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广东利用制造业雄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发展“粤字号”机器人,成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同时,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也展现了广东科技产业互促双强的特点。
广交会上的服务机器人展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的大幅增长,都是广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体现。广东正持续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的“双轨引擎”,以产业不断迸发的“向新力”,展现着“第一经济大省”的实力与底气。在“长策”与“短策”的交相叠加下,广东正以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变,应对外部挑战,书写着经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