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进程不仅受到政策的积极推动,还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一变革,如何准确评估转型进度并找到正确的升级路径,成为众多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适时推出了《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运营经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评估框架和实践指导。
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从“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再到“新基建”概念的深化,政策不断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这些政策不仅为企业转型指明了方向,还为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在技术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硬实力。云计算通过资源虚拟化,构建起全域数据互联与算力覆盖的架构,为传统行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数据在电信、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场景和新应用。人工智能则通过提升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物联网与云边协同模式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网络化转型。这些技术的相互融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与企业各要素的全面融合,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转型路径上存在差异。IT驱动型企业往往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由IT部门主导转型;而非IT驱动型企业则更多从供应链、经营环节等核心业务切入,由业务、财务等部门发起转型。尽管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实现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的转变。
为解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不知现状、不明方向”的问题,CAICT推出了IOMM模型。该模型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运营能力和企业整体数字化经营运营能力两大维度出发,为企业转型提供全面评估。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运营能力部分将企业的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分为五个成熟度阶段,从基础保障到创新引领,逐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整体数字化经营运营能力部分则覆盖企业经营全流程的转型水平,包括技术改造能力、资源配置、系统协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成效。
IOMM模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评估工具,还为其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与目标对比发现短板,结合现状制定改进计划,企业可以明确能力提升的优先级。首批参与IOMM评估的企业已经展现出显著的转型成效。例如,中国建设银行通过构建运维PaaS平台,实现了IT部门向价值中心的转型;浙江移动则通过构建技术中台微服务平台,推动业务营销、网络运维等环节的智能化;阿里云作为全球首个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有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展现了云原生架构的成熟度。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数字化转型没有固定模板,但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清晰的能力建设路径,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转型目标。IOMM模型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无论是技术架构的云化升级还是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重构,都以价值为导向,旨在提升效率和实现创新突破。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借助IOMM等评估工具,企业可以更清晰地把握自身定位,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节奏。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企业最终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