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大规模变动并不常见,但鲁阳节能却在近日宣布了一则震撼消息。7月28日晚,这家专注于耐火纤维生产的行业领军企业一连发布三条公告,宣布解聘分管财务、人力和审计工作的三位关键管理层人士——财务负责人姚永华、副总经理袁怡以及审计部负责人李枫。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根据公告,姚永华、袁怡和李枫三人在被解聘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任何控股子公司的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管理层的任期原本均将持续到2026年5月,距离届满还有整整10个月的时间。其中,袁怡的任职时长甚至不足本届任期的三分之二。对于此次解聘的具体原因,公告中仅简单地表示为“基于公司发展需要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记者尝试联系鲁阳节能董秘办进行进一步了解,但工作人员并未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此次人事变动不仅突然,而且显得颇为迫切。鲁阳节能在尚未找到继任者的情况下,就直接宣布了解聘决定,并表示将由公司总裁Brian Eldon Walker暂时代行财务负责人的职责,以确保公司的日常运作和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一决定无疑增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管理层稳定性的担忧。
事实上,鲁阳节能的管理层变动近年来一直较为频繁。自去年开始,包括董事、副总经理鹿晓琨,副总经理郑维金、马中军、赵生祥,以及董事会秘书刘兆红在内的多位元老级核心高管已相继辞任。去年11月,公司总经理秦晓新也辞去职务,任职时长不足两年。今年4月,副总经理唐源同样匆匆离职,任职时长更是不足一年。与此次三位管理层负责人被解聘不同的是,上述人员的离职均为主动提出,且公告中均对他们的贡献表示了肯定和感谢。
鲁阳节能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主营业务涵盖陶瓷纤维、可溶纤维、氧化铝纤维、轻质莫来石砖等耐火保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外资控股的奇耐联合纤维亚太控股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为控股股东以来,奇耐亚太通过要约收购进一步巩固了控股权,目前持股比例高达52.30%。在这一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鲁阳节能的管理层也发生了巨大变动。2023年,创始人鹿成滨卸任董事长职务,随后多名元老级高管集体辞职,董事会由奇耐亚太全面接手,管理层经历了“大换血”。
新上任的管理层大多具备丰富的外企工作经历,如已离职的秦晓新、唐源以及此次被解聘的姚永华和袁怡等。然而,这些管理层人士在鲁阳节能的任职时间普遍较短,且未达到原定的任期截止时间。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使得鲁阳节能的管理层陷入了相对“混乱”的局面,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与此同时,鲁阳节能的业绩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7月1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21.72万元至9682.11万元,同比下降53.21%至61.72%。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变化、部分石化行业项目客户开工进度延迟、产品价格承压以及运营成本及费用支出刚性未能同比例缩减等。事实上,自2023年开始,鲁阳节能的业绩就已经呈现出下滑趋势,净利润逐渐陷入平台期。
面对业绩下滑的困境,现任管理层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计划通过控股股东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拓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业务,以期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然而,从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这些新业务能否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体量并提升盈利能力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鲁阳节能在投资者回报方面一直表现出色。自2006年上市以来,公司已经累计分红19次,派现总额共计约27.72亿元。尤其是在2017年以来,公司实施了持续的高分红策略,每年度分红总额占当年度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平均值高达约76.59%。然而,随着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大幅预减,市场也开始关注这是否会影响公司持续多年的高分红策略。
对于这一问题,鲁阳节能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无法回答,分红要看年度的经营情况,董事会也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同时,公司发布了《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0%。然而,在上半年净利润大幅预减的情况下,若下半年业绩无法获得大幅提升,全年可分配利润预计将相应减少,高分红策略的可持续性也将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