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首家IPO年内遭暂缓审议,恒坤新材技术独立性及收入确认成焦点

   时间:2025-07-28 00:25:20 来源:财联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IPO市场鲜见的一幕于近日上演,2025年首家遭遇暂缓审议的IPO企业已经出现。7月25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步公布了IPO上会结果,其中北交所的泰凯英顺利过关,而上交所的恒坤新材则遭遇了暂缓审议的决定。

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市场对恒坤新材二次上会时间的热烈讨论。历史案例提供了参考:2024年5月16日,深市主板IPO企业马可波罗也曾遭遇审议暂停,但半年后于2025年1月14日再度上会并成功通过,目前其上市进程已进入注册阶段。

从整体来看,2025年的IPO审核效率较高。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大交易所已对37家IPO企业进行了上会审议,其中近6成的企业已经获得了注册结果,仅有4家仍处于过会待注册阶段。分析这些企业的上会情况,监管层主要关注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募投项目的合理性、财务内控的有效性以及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监管层的严格审核不仅体现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视,也反映出审核过程的严谨性。企业不仅需要详细说明相关情况,还需提供充分的证据,问询范围涉及市场竞争、行业趋势、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等多个维度,这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恒坤新材的案例中,技术独立性、收入确认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以及长期定期存款等问题成为了监管层问询的焦点。尤其是收入确认问题,监管层要求企业进一步落实相关情况。

恒坤新材,这家专注于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创新型企业,其科创板上市之路原本进展迅速。自2024年12月26日上市申请受理以来,经过两轮问询函的反馈,便迅速进入了上会环节。然而,尽管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展现出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突破,但仍面临暂缓审议的局面。

监管层在两轮问询函及上会过程中,多次提及了恒坤新材的募投项目、技术研发、客户集中度以及收入相关问题。尤其是收入确认问题,成为上会审议时监管层要求重点落实的内容。企业解释称,由于引进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关于收入确认原则,恒坤新材表示,在引进产品销售业务中,公司并非合同首要义务人,而是作为代理人,因此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然而,监管层在上会审议时要求企业结合业务模式、同行业可比案例和以往会计政策,进一步论证该收入确认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作为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是恒坤新材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表示,在配方研发、生产能力、品质管控以及产品应用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积累,并具备11项自主研发技术。然而,核心技术的“成色”始终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在问询中,监管层多次询问核心技术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风险,以及是否涉及纠纷或潜在纠纷。

监管层还关注到恒坤新材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程度与研发可持续性。报告期内,金属基前驱体材料的销售收入逐年下滑,企业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此前收入均来自客户采购样品测试,缺乏持续性,且部分产品研发已被叫停,转向其他品类的新产品尚在客户验证中。

尽管面临挑战,恒坤新材表示,随着自产光刻材料生产与销售规模的持续提升,企业已在布局核心产品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够完整掌握自产产品的核心生产要素。未来,企业能否顺利克服当前的障碍,实现成功上市,仍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