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黄金近日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公告,就一起不幸的事故向公众致歉。事故发生在7月23日,东北大学的6名学生在中金黄金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期间,因格栅板意外脱落而坠入浮选槽,尽管救援人员全力施救,但6名学生仍不幸溺亡,同时还有1名老师受伤。
中金黄金在公告中详细说明了事故经过,并表示对此深感痛心。据了解,这起事故发生在学生们参观学习浮选工艺的过程中,一个本应是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却因意外变成了悲剧。
中金黄金在其2024年度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中,将“员工健康与安全”议题置于首位,并强调公司一直在不断加强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落实全员安全环保责任。然而,这起事故的发生无疑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记者尝试联系中金黄金证券部了解事故相关情况,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接受公开采访,除了已发布的公告信息外,没有更多内容可供透露。尽管如此,从ESG报告中我们仍可以看到中金黄金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金黄金在ESG报告中指出,2024年公司共识别了20项实质性议题,其中“员工健康与安全”被确定为最关键议题。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公司不仅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还积极推动环保重点工作,超额完成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计划。中金黄金还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环保总投资达到了2.2亿多元。
然而,尽管中金黄金在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7·23”事故的发生仍然暴露出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认为,安全生产必须成为企业DNA的一部分,自上而下贯穿至每一名基层员工,并自下而上形成反馈闭环。只有当安全意识转化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时,员工才会在日常操作中主动识别并规避风险。
施懿宸还指出,采矿业作为高排放行业,其温室气体核算与披露范围必须明确。然而,中金黄金在碳排放数据披露方面并未公布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信息,这显得极不合常理。冶炼环节的排放量也居高不下,企业应该积极披露相关信息以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如何真正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施懿宸建议企业需要将安全生产刻在企业基因里,并自上而下得到很好的贯彻。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违程即罚”的机制,切断侥幸心理的滋生路径,确保安全文化真正落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