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口岸近日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全国首个海港口岸国际中转区正式启用,并成功接待了首批中转旅客。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深圳在提升外籍旅客中转效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7月26日,十名外籍旅客轻松穿越了这一新设立的国际中转区,换乘国际航班出境。他们中的一位荷兰旅客David,在澳门短暂停留后,选择了蛇口邮轮口岸作为中转站,他对中转过程的高效便捷赞不绝口:“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无需排队等待,只需出示护照即可直接通过。”
据了解,国际中转区的启用得益于深圳市口岸办、深圳海关和深圳边检总站的共同努力。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深圳邮轮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国际中转区不仅缩短了外籍旅客的通关距离和时间,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过境中转服务。持有经蛇口邮轮母港中转的联程客票,且在中转区停留不超过24小时的外籍旅客,即使未办妥有效来华签证,也可申请过境中转。邮轮公司会在航班到港前24小时将旅客的过境中转申请信息同步报告给相关部门,航班到港后,邮轮母港将引导中转旅客办理相关手续。
在现场,国际中转区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查验通道、海关和边检查验工作台,以及应急转运通道。为了满足旅客的候船需求,中转区还特别开辟了一间26平方米的候船室。
深圳市口岸办海空铁口岸处副处长范伟擎表示,为了提高中转效率,口岸办与海关、边检、海事等查验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创新通关模式,优化查验流程,调配查验力量,并建立了应急预案。与以往的通关模式相比,旅客的通关时间将减少约80%。
深圳边检总站蛇口边检站也为此增设了专用封闭区域和专门查验通道,提供一站式过境手续办理服务。边防检查处副处长赵卫东透露,这一举措能节省约两个小时的时间。边检部门还实施了免办签证、免填入境卡、免采指纹生物信息等创新举措,确保旅客在办理过境手续后可直接进入候船区域等候下一航程。
蛇口海事局也积极参与其中,严格落实“一船一策”保障要求,与船公司、码头、代理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船舶动态信息的准确掌握,并依托“单一窗口”开展国际航行船舶的联合登临检查。
蛇口海关旅检综合业务科的吴向东介绍,为了做好招商伊顿号邮轮的保障工作,他们完善了泊位内外贸切换功能,使国际邮轮泊位兼具国际和国内双重业务属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蛇口邮轮中心泊位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