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冰与火之歌,正以其独有的旋律,在2025年的夏日里奏响。7月24日,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尽管业绩亏损的阴霾笼罩着不少企业,但会场依旧座无虚席,光伏人们怀揣希望,共谋破局之道。
会上,“反内卷”成为了高频词汇。隆基绿能的减亏、爱旭股份二季度的扭亏为盈,如同一针强心剂,为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不少光伏企业高管坦言,压力依旧山大,行业格局的改变,似乎已非市场自我调节所能及。
焦虑,成为了不少光伏人的共同情绪。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光伏行业环境并未出现显著改善。尽管隆基、爱旭的业绩有所回暖,但更多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依然是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会上呼吁,要强化行业资源管理,坚决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报价,遏制恶性竞争。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企业负责人的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正在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多次召开座谈会,聚焦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行业意见。顶层政策的密集释放,让光伏行业看到了成为标杆行业的可能。
在主产业链企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部分盈利的光伏辅材企业却陷入了另一种尴尬。永臻股份董事长汪献利在会上表示,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后,部分客户对盈利表示不满,这让他感到赚钱在光伏行业似乎成了一种罪过。
信义光能行政总裁李圣泼也有同感。他表示,作为辅材企业,现在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说赚钱,因为一说赚钱,组件厂家就有意见。这种心态,无疑加剧了行业的焦虑情绪。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大规模亏损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然而,在经历了一年的寒冬后,部分龙头企业开始展现出回暖迹象。爱旭股份、隆基绿能等企业,成为了业绩回暖的典型代表。
尽管整体业绩承压,但仍有小部分企业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横店东磁、福斯特等光伏辅材企业,以及阿特斯等组件企业,成为了盈利的少数派。这些企业的盈利,无疑为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
对于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重点,不少企业高管提到了“产能出清”。他们认为,行业需要整合多余的产能,避免同质低价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扩大应用市场也是行业热议的话题。不少高管表示,只有扩大应用市场,才能减少内卷现象。
一道新能CTO宋登元则提出了“三拼”策略。他认为,行业应该从现在卷产能、卷全产业链、卷成本转变为拼技术、拼产品、拼国际化。只有这样,光伏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