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讨论再度升温,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波热议的源头,还要追溯到英伟达AI领域专家Jim Fan的一番言论。Jim Fan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迷你版“莫拉维克悖论”的现象:对人类而言极为复杂的体操动作,机器人却能轻松完成,而像做饭、打扫这样的日常任务,对机器人来说却异常艰难。
Jim Fan指出,这种悖论不仅让圈外人感到困惑,就连他自己的父母也多次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解释说,训练一个盲人体操选手可以在仿真环境中完成,并能以零样本学习的方式迁移到现实世界,而训练一个具备视觉和操控能力的机器人则需要极其逼真的渲染和接触物理学模拟,这些目前还无法被完美实现。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高调宣布,人形机器人将是特斯拉的未来。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原计划在2025年生产至少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但目前进度远未达标,仅制造了数百台。这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提升产能,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特斯拉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其第二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12%,并警告未来几个季度可能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Optimus被视为特斯拉急需的新爆款产品。马斯克曾表示,Optimus最终可能超越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并将公司估值推高至25万亿美元。然而,分析师对于Optimus在未来两三年内如何为特斯拉贡献收入的问题,马斯克却含糊其辞。
知情人士还透露,马斯克近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Optimus上,特别是解决机器人的手部技术问题上。手部技术是特斯拉和其他人形机器人玩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斯拉希望Optimus能胜任从工厂干活到弹钢琴的各种任务,但目前仍在打磨最新版的Optimus手部,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
特斯拉内部也不太平,近期发生了一系列高管离职事件。其中,Optimus工程主管Milan Kovac在6月离职,由特斯拉AI主管Ashok Elluswamy接任。特斯拉还起诉了一家由前Optimus员工联合创办的初创公司,指控对方窃取商业机密以快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灵巧手。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特斯拉仍押注其雄厚的工程师人才储备和快速规模化能力,以期在与众多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然而,一些机器人行业人士对特斯拉花费大量精力研发灵巧手表示质疑,认为简单的夹子式机械手就足以应对大多数任务,且成本更低。但对于马斯克设想的Optimus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未来而言,手部技术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