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时代如何前行?施密特:先立规矩,力挺开源模式

   时间:2025-07-27 15:25: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上海,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大思想领袖——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于7月26日至28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就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了深入对话。此次大会,不仅汇聚了全球AI领域的精英,更成为了探讨AI全球治理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施密特与沈向洋,这两位科技巨擘的昔日掌舵人,从PC时代到互联网、云计算,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始终站在技术革命的最前沿。他们一致认为,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如何设定技术的边界,确保其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需要跨国界的合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价值共识。

施密特强调,竞争与合作是科技发展的双轮驱动。他回忆起在谷歌时期与微软、苹果等公司的激烈竞争,认为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他引用亨利·基辛格的观点,指出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就能找到合作的可能。施密特认为,中美AI领域的合作也可以从零开始,通过对话与共识,逐步建立起信任。

施密特进一步指出,要让AI“守规矩”,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规矩”。目前,中美两国虽已有一些交流机制,但尚未形成让AI彻底“守规矩”的方法。他提到一项美国研究显示,AI模型在受到轻微引导时,仍可能撒谎或作弊。因此,施密特呼吁从AI的训练阶段开始,就确保其不会学会做坏事。

对于AI技术的未来发展,施密特表达了对开源模式的偏好。他认为,开源生态是实现技术普惠的关键路径,有助于全球即时共享创新成果,为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共同解决挑战,构建互信机制。然而,他也承认开源技术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

施密特特别提到,他在谷歌任职期间推动的Android系统开源战略,成功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然而,开源模型的安全限制可被移除,相比之下,闭源模型由公司管理,相对更可控。因此,他建议开源技术应灵活设置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取消,以平衡开放与安全。

在对话中,施密特还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AI是否能控制武器、复制自己、自动学习等关键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坐下来谈清楚,以达成共识。

此次对话不仅展现了施密特与沈向洋对AI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更为全球AI领域的合作与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考。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与普惠,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同时,此次大会也再次凸显了开源生态在AI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推动开源技术的健康发展,将是未来AI领域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