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生猪产能调控升级,去产能之路仍漫长

   时间:2025-07-26 04:40:47 来源:猛犸资本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我国生猪养殖业迎来了一系列重要调控措施,旨在优化产能结构,稳定市场价格。面对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相对高位的现状,相关部门已多次出手,对母猪产能和二次育肥进行精细调控。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办了一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汇聚了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双汇发展、大北农、德康农牧、双胞胎集团、金锣等多家知名养殖和屠宰企业。会上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减少存栏量,并控制二次育肥行为,以降低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这一系列调控措施与早前市场传闻不谋而合,减母猪、控体重、减少二次育肥成为生猪产能调控的关键手段。调控能繁母猪产能,旨在从源头入手,避免产能过度扩张;而减少二次育肥和控制体重,则是为了防范猪价在短期内剧烈波动。

据了解,自今年5月以来,相关部门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措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针对猪价下行压力,农业农村部已提前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并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

具体而言,5月底,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已召集大型猪企开会,透露了包括暂停能繁母猪扩产、控制出栏体重在120公斤左右、不鼓励二次育肥等调控信息。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等相关企业均表示,将积极响应监管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调整。

不久后,农业农村部在6月上旬的生猪生产调度会上,提出了更具体的调控目标,包括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至3950万头,并优化生猪生产,加大弱仔淘汰力度,引导降低出栏体重等。温氏股份内部也发布了相应通知,包括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逐步下调出栏均重,并严格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数量。

目前,这些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较上月降低了0.8%,预示着7、8月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卓创资讯的数据也显示,样本企业的二次育肥量较年内高点大幅下滑,处于年内偏低水平。

生猪出栏体重也有所下降。温氏股份表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5月份肉猪均重为248斤,6月份已降至246斤。这一趋势在整个行业中也有所体现,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和农业部显示的生猪宰后均重均有所下降。

调控政策的背后,是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且生猪行业已经历了数月的阶段性调整。去年以来,生猪养殖业盈利水平可观,行业补栏预期较高,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增长。尽管去年一季度以来,生猪产能开始高位回调,但今年养殖端主动去产能意愿仍然不高。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1.2%,仍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的上限附近。长期接近这一上限,导致今年生猪出栏量增长,市场供应压力加剧。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明年生猪供应持续增加,将可能影响生猪价格,导致行业出现亏损。因此,当前控产能是为了防止盈利周期过长,从而避免亏损周期延长。通过这一系列调控措施,相关部门正努力推动生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