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人才战升温,六小龙近半数员工活跃脉脉寻新机

   时间:2025-07-26 04:24:09 来源:字母榜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的席卷下,AI人才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新兴企业,纷纷抛出高薪橄榄枝,竞相争夺稀缺的AI人才资源。这股热潮不仅引发了AI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和流动,也深刻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

据行业观察,知名AI“六小龙”企业的员工在脉脉平台上积极寻找新机会的比例高达41.07%,个别企业甚至超过半数,这一比例远超互联网行业脉脉用户的平均水平。脉脉的“看机会”功能成为了AI人才市场风向标,反映出这些明星公司面临的挑战以及AI行业持续升温的现状。

尤为自DeepSeek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后,每月都有近万名AI从业者将脉脉状态更新为“看机会”,这一变化尤为显著。DeepSeek以其卓越的人才密度和创新实力,成功克服算力等难题,一跃成为业界的焦点,进而激发了企业对AI人才的激烈竞争。

AI人才的流动意愿增强,迅速吸引了企业的密切关注。不仅HR们时刻在线,积极在脉脉上挖掘人才,许多非招聘岗位的员工也主动参与进来,分享职位信息、薪酬待遇、公司文化等,以此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在AI人才求职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成为常态。

这种人才短缺的现象,使得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也有了快速进入AI行业的机遇。只要教育背景或职业经历与AI相关,就有机会获得AI公司的青睐。年轻人在脉脉上不仅能接触到AI领域的专家前辈,还能迅速融入活跃的AI人才社群,通过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快速建立对行业的认知,站稳脚跟。

AI人才大战不仅让资深大咖收获满满,也为年轻人提供了“速通”AI的路径。在企业的迫切需求和HR的高效运作下,与AI相关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更容易被发掘,转化为宝贵的入行机会。同时,AI“老人”在脉脉上形成的社交圈子,乐于分享行业秘辛,帮助后辈避免陷阱,为AI行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在全球范围内,AI人才的争夺战同样激烈。美国科技巨头meta为了挖角苹果基础研究团队负责人,开出了高达2亿美元的薪酬包,而对四名OpenAI顶级研究员的挖角,待遇更是达到了4年3亿美元的天价。在国内,虽然尚未出现如此夸张的薪酬,但AI关键岗位的待遇同样没有上限,大厂小厂竞相出高价招揽人才。

企业的延揽热情不仅限于研发人员,那些履历中带有AI元素的非研发背景人才,同样成为香饽饽。例如,一位在网易、快手、字节等大厂负责AI产品运营和数据分析的年轻人,尽管不是研发大牛,但因工作涉及AI,最近在脉脉上的访问热度飙升。

脉脉平台成为了企业挖角的重要战场。用户通过设置个人状态,如“正在看机会”,方便HR筛选候选人。AI明星公司成为HR们的重点目标,DeepSeek的火爆更是让该公司员工成为整个脉脉社区的追捧对象。高管们也亲自上阵,发布招聘帖,争夺顶尖人才。

AI人才被争抢的背后,是“物以稀为贵”的商业法则。尽管全球各国都在努力培养AI人才,但由于技术门槛高、迭代速度快,AI人才仍然供不应求。这种稀缺性不仅推高了从业者的身价,也形成了独特的圈子文化。

AI从业者需要不断与同行交流,掌握技术创新和行业动态,因此结成了规模不大却高度活跃的小圈子。这些圈子通过线上线下频繁交流,形成了语言体系相同、知识结构互通的沟通机制。对于AI新人而言,圈子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迅速融入行业。

在AI人才市场的双向奔赴中,优秀人才手握多个高薪offer并不罕见,他们有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企业。而企业则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不仅提供优厚待遇,还要注重情绪价值的给予,才能吸引顶尖人才的青睐。这种双向选择,为刚踏入AI行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职业发展机遇。

对于年轻人来说,融入AI圈子,结识行业前辈,深入了解行业和公司,捕捉招聘需求,是快速在AI行业站稳脚跟的有效途径。脉脉作为职场社交平台,为AI人才提供了活跃的社群环境和丰富的职业机会,成为了他们“速通”AI的宝贵土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