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平稳,主流指数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尽管涨幅有限,但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总成交金额达到162.6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在此背景下,私募管理人的股票策略收益表现备受关注。据统计,符合排名规则的私募管理人数量达到303家,这些私募旗下的产品平均收益为14.04%,显著超越沪深300、上证指数等市场基准。在不同规模的私募中,50-100亿和10-20亿规模的私募平均收益表现尤为突出,分别达到了15.95%和18.36%。
在百亿以上规模的私募中,股票策略收益排名前十的私募多为量化私募,其中复胜资产以主观投资模式脱颖而出,夺得冠军。复胜资产的成功或许与其精准把握港股新消费行情有关,公司多次表示看好新消费赛道,认为这些赛道能够带来超额收益。
稳博投资同样表现不俗,位列榜单第二。稳博投资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量化领域,坚持独创的量化投资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统计概率思想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在市场回调时,稳博投资保持乐观态度,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在50-100亿规模的私募中,同犇投资和天算量化分别占据榜首和榜眼位置。同犇投资采用主观投资模式,注重基本面,擅长消费品行业投资。天算量化则是国内最早一批使用AI技术进行股票量化投资的私募之一,核心团队毕业于知名院校,投研人员多为全球学科竞赛金牌获得者。
在20-50亿规模的私募中,股票策略收益排名靠前的包括云起量化、香橙资本等。云起量化坚持科学的建模研究方法,在传统多因子模型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增强选股效果。香橙资本则主打价值投资,擅长通过行业研究精选个股,其基金经理强调“善于等待”的投资策略。
随着私募规模的减小,主观私募在收益排名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在10-20亿和5-10亿规模的私募中,主观私募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能敬投资控股和富延资本分别在这两个规模段中夺得冠军,它们均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通过深度行业研究和企业价值剖析获取超额收益。
在0-5亿规模的私募中,沁昇基金和滨利投资表现突出。沁昇基金侧重于港股市场投资,准确把握上半年的港股行情。滨利投资则以“价值投资”为核心,强调在市场恐慌时建仓以获取价格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