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邮保险的一则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该公司宣布,已成功购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此次交易触发了H股举牌机制。这也是自7月份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第四次举牌动作。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保险资金的动态一直备受瞩目。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今年保险公司已累计完成21次举牌,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举牌总数,更是将2021年至2023年三年的举牌总和甩在身后,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
本轮险资举牌潮的汹涌来袭,是保险公司在面对新经济周期时,全面调整经营策略和资产配置的直接体现。在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打通“长钱长投”的入市渠道,以及保险负债端的持续转型,险资在权益资产上的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
今年年初,平安人寿率先拉开险资举牌的序幕,通过投资邮储银行H股股票,并在1月8日持股达到5%,成功触发举牌机制。此后,每个月都有险资举牌的事件发生,其中1月和3月分别达到了4次和5次。进入7月份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险资已完成了4次举牌,涉及四家保险公司,举牌热潮持续升温。
具体来看,7月1日,利安人寿增持江南水务股票至4699.54万股,持股比例从4.91%升至5.03%;7月3日,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华菱钢铁股票至3.45亿股,持股比例同样从4.99%升至5.00%。而中邮人寿和泰康人寿则分别在7月4日和7月9日完成了对绿色动力环保和峰岹科技的举牌。
回顾过去十年,保险行业已经历了两轮举牌浪潮,分别发生在2015年和2020年。虽然目前险资单年度的举牌数量尚未超越2015年的峰值,但从持续时间和举牌总量来看,2024年以来的举牌潮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水平。在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环保等多个行业中,银行股成为了险资举牌的最爱。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的股票共涉及17只,其中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H股。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及低利率背景下,险资举牌标的多具有高股息特征,这有助于推动收益与报表的稳定。特别是对于大体量的险资而言,上市银行经营稳健、股息率高且分红稳定,成为了投资举牌的重点领域。
与前两轮举牌潮相比,本轮险资举牌的原因更为复杂。除了看好权益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外,还受到了利率下行、新会计准则实施、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且收益率下降以及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于提升保险公司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通过举牌高股息个股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助于推动收益和报表的稳定。
为了引导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长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近日财政部印发了相关通知,首度引入五年周期指标,对险资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行考核。这一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振了险资举牌的积极性。同时,随着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加速落地,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尽管险资入市有助于减少股市波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并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但保险公司仍需积极关注风险管理。在配置股票资产时,应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科学决策配置比例和仓位,审慎选择举牌标的,并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以夯实投资风控体系并规范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