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市场上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变动,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旗下的九只大集合产品,正式转型为华夏基金旗下的公募产品。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中信证券资管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新动向,也预示着券商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进程的加速。
据华夏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这九只大集合产品的管理人已正式变更为华夏基金,并注册为华夏基金旗下的公募基金。这一变更是在2025年6月24日通过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后生效的,并于2025年7月22日正式对外公告。公告还指出,产品的多项信息,包括基金经理、管理费率、投资范围及存续期等,均有所调整。
以“中信证券信盈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变更后的产品名称为“华夏信盈一年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经理也由中信证券资管旗下的李天颖变更为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吴凡。同时,产品的存续期限由原先的特定日期变更为不定期,投资范围新增了信用衍生品,并相应调整了估值方法和业绩比较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费率在此次变更中也出现了下调,部分产品的管理费年费率从0.7%降至0.3%,这无疑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为实惠的费用结构。这一系列变更,不仅体现了中信证券资管与华夏基金之间的深度合作,也彰显了券商资管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除了上述九只产品外,中信证券资管旗下还有一只大集合产品——中信证券信远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于2025年7月11日正式变更为华夏基金的公募产品。华夏基金在同日发布的公告中,确认了这一变更事项,并指出变更后的产品名称为“华夏信远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事实上,中信证券资管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券商资管开始加速推进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这一轮改造始于2018年,当时证监会发布了相关操作指引,要求存量大集合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公募化改造。尽管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产品出现了延期现象,但整体趋势仍然明显。
对于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而言,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旗下控股或参股的基金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已成为一种主流做法。例如,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国投证券和国信证券资管等券商,均已将旗下的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旗下的基金公司。
随着这一轮改造的深入进行,券商大集合产品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规范、透明的公募基金产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更专业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