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菱汽车:从国产车“教父”到败退中国,电动汽车时代下的无奈落幕?

   时间:2025-07-24 13:01:5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三菱汽车,这个一度被誉为“国产车引路人”的品牌,终究未能抵挡住电动车浪潮的冲击,正式告别了中国市场。

近日,三菱汽车宣布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合资关系走到了尽头,它将退出这家合资企业,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谢幕。公司方面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业正迅速向电动化转型,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战略,故而作出了这一决定。

这家合资企业成立于1997年,是三菱汽车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标志之一,也曾有过辉煌岁月。特别是三菱发动机,在十几年前几乎成了合资和自主品牌车型的抢手货,至今仍被不少中国皮卡车所使用。

然而,从“先驱”到“离场”,三菱的遭遇令人唏嘘。那么,三菱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尚在蹒跚学步,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能自主生产的厂家屈指可数。这时,三菱汽车带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走进中国市场,采取“先零部件后整车”的策略,成为了众多车企的救星。长城、比亚迪、奇瑞等如今声名显赫的品牌,早年都曾依靠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站稳脚跟。

三菱的名声也随着成龙的电影《霹雳火》而广为传播,成龙与三菱合作的限量版Lancer Evolution VIII更是成为了经典。在当时,三菱帕杰罗凭借其出色的四驱系统和可靠的机械性能,成为了公务车的首选,三菱在华的销量也在2003年达到了15万辆的巅峰,位居日系品牌之首。

然而,自2012年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汽三菱后,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开始逐渐下滑。尽管欧蓝德、劲炫等车型一度热销,但在2018年后,由于内部决策缓慢,三菱在中国市场长达六年未推出全新车型,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5%飙升至50%的关键时期。

三菱并非没有意识到转型的必要性,但受限于日本总部的决策流程,其电动化车型的研发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三菱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年销量也从巅峰时期的80万台暴跌至20万台,客户仅剩众泰等边缘车企。

三菱汽车在中国的最后挣扎是推出了2023款全新欧蓝德,但这款车型并未能挽救其颓势,1至8月累计销量仅为8895台。随后,广汽三菱重组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沙工厂也被广汽埃安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接手。

三菱汽车的离开,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小插曲,但也是中国汽车市场从依赖外资到自主崛起的一个缩影。尽管三菱在其他市场仍有不错的表现,但在中国,它已经成为了历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