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安徽省阜淮铁路蒙城段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作业,一派繁忙景象。这幅生动的劳动画卷由胡卫国捕捉并呈现(中经视觉)。
今年上半年,我国铁路系统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客运量与货运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客运量更是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纪录,货运服务也在不断升级。铁路建设保持优质高效的推进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新线投产累计达到301公里。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其战略性、先导性和关键性作用不言而喻,对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和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铁路的运行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提质增效的步伐日益加快。
在乌兰察布红石崖景区,华北四省(区)最长的全透明9D高空玻璃桥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自山西的张润梅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选择乘坐火车前来体验。“我们提前买好了几个城市之间的旅游计次票,坐火车来回既方便又划算。”张润梅说道。为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国铁呼和浩特局推出了“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旅游计次票,让旅客能够享受“一票游三城”的新体验。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分析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出行需求的旺盛、运输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品质的优化。目前,我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达16.2万公里,高铁超过4.8万公里,日均开行旅客列车逾11000列,可运送旅客能力已达1700万人次。
在货运方面,铁路部门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和4.0%。铁路物流产品服务的提质升级,不仅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在6月5日就突破了1亿吨大关,较去年提前3天,为迎峰度夏电煤保供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铁路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拉动效应。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一大批铁路重点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如昌九高铁、津潍高铁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完善了铁路网络结构,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例如,昌九高铁是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路网结构,对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肖永青指出,铁路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不仅有利于铁路行业的发展,还将对稳经济、稳就业、促创新等方面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每亿元高铁建设投资可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产生3倍以上的直接投资乘数效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