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的个险渠道,这个被誉为“压舱石”的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海红利的逐渐消退,增长引擎的失速,传统的依赖人海战术的个险营销模式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这种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销售误导、人员流动频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基层代理人收入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蚀了行业的根基,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这份通知直指人身保险业长期发展的核心——个险渠道,旨在推动行业的高质量转型。这不仅是监管层对行业现状的深刻洞察,更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回归保障本源的关键举措。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面对个险渠道改革的紧迫性,各家保险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7月10日,一场聚焦于“个险渠道改革”的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多家人身险机构的个险渠道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改革的难题和方向。
会上,加保科技董事长、中保协互联网专家吴军分享了他对于内勤人员转外勤工作的见解。他指出,内勤转外勤在行业内并非新鲜事物,但近年来这一趋势的加剧引发了监管层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吴军认为,内勤人员在转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面临转岗时感到焦虑。
吴军进一步分析道,内勤人员普遍存在着“两不知道”问题:不知道自己的起点高于很多外勤人员,以及不知道如何转化自己的优势。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对于转岗的态度将会截然不同。同时,吴军也认为,内勤转岗并不会动摇保险公司的管理基础,只要做好数据风险管控和规则制定,就能确保转岗过程的顺利进行。
吴军还提到了内勤转岗外勤的双向通道问题。他指出,在寿险领域,内勤转岗外勤或外勤转岗内勤的现象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公司和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他认为,寿险行业应该借鉴财险和团险领域的做法,积极探索员工制销售模式,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然而,员工制销售模式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担忧。据某公司调查显示,高达90%的代理人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而愿意签订的仅占10%。这一现象表明,高产能的代理人更倾向于代理制以避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对于队伍结构的担忧。
针对这一问题,吴军表示,合同制在财险和团险领域普遍存在,但并未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他认为,寿险管理者需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找到适合寿险行业的员工制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