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的新通知,针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一举措标志着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旨在通过优化考核体系,推动保险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建立涵盖“当年+三年+五年”的多周期考核体系,以强化对长期稳健投资的引导。具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两大关键指标的考核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净资产收益率将由原来的“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扩展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方式也同步进行了调整,采用相同的权重分配。这一变化旨在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影响,鼓励其进行长期、价值和稳健的投资。
实际上,此次改革是近年来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政策的延续和深化。早在2023年,财政部便已采取措施,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为“当年”和“近三年”进行考核,各占50%权重。而此次通知的发布,进一步细化了考核要求,明确了长周期考核的具体实施路径。
业内专家指出,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引入,将有效激发保险资金入市的积极性。在投资决策层面,长周期考核能够弱化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决策的干扰,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资产的长期价值,从而推动其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稳健布局。在资本市场层面,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将加大权益投资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减少市场的短期投机氛围,提升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同时,长周期考核还将引导保险资金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领域,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需求的精准对接,还能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险行业而言,长周期考核机制能够引导国有险企摆脱短期考核的束缚,更注重长期收益与稳健经营,从而更好地契合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
多家国有保险公司对此次通知的发布表示欢迎,并纷纷表态将积极响应。中国人寿表示,通知的发布有利于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优势,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助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通知还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端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优质投资标的,努力增厚长期稳定收益。同时,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经营理念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尤为重要。这既有助于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防范短期投机风险,也能推动保险公司聚焦长期价值投资,更好地对接实体经济中的长周期项目需求。同时,这也是顺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释放出“抓住资本市场机遇,体现耐心资本担当”的信号,并积极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强化风险管理。例如,中国人寿近年来一直在增长权益配置规模,并配合长期投资特点,强化投研能力,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投资稳定性。新华保险则将投资策略归纳为“做长、做宽、做深”三个要点,坚定支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增强投研能力,以更好地捕捉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