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中,保险金信托业务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动力。这一趋势背后,是信托“三分类”改革的深化与市场需求的不断膨胀。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其中保险金信托的规模更是达到了2703亿元,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进入2025年,这一比例仍在持续攀升,据业内估算,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金信托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中的占比已高达38%。
为了推动保险金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期在西安市组织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中信信托、中诚信托、山东国际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的代表,以及保险公司专业人士和律师事务所的专家。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规范化阶段。
据悉,《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的制定,旨在从实务出发,为各信托公司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提供明确的指导。该指引注重务实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旨在建立统一的业务展业标准,明确受托人的职责边界,并规范其有偿服务。
保险金信托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目前,已有超过40家寿险公司和30多家信托公司投身其中,形成了“保险+信托+银行”的多维协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寿险公司,以及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保险金信托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富管理工具,其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保险与信托的双重优势。投保人可以将年金保险或终身寿险合同的相关权利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保险金信托。当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发生时,保险公司将资金划至信托专户,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最终将信托财产及利益分配给受益人。
这一创新安排不仅实现了风险隔离和财富传承的功能,还充分发挥了保险的杠杆效应和风险管理能力。以中信信托为例,其与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合作落地了一单总保费高达1.2亿元的保险金信托项目,开创了我国亿元级保险金信托的新篇章。而平安信托则凭借全流程线上化系统,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保险金信托业务的全面线上化,并在2024年创下了单月设立超5000单的新纪录。
保险金信托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相较于家族信托的高门槛,保险金信托的设立门槛通常在100万至300万元之间,甚至更低,这使其能够覆盖更多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保障和传承需求。因此,保险金信托成为了高净值客户尝试新财富管理工具的首选。
保险金信托的崛起,不仅推动了金融工具的创新,更引领了财富管理理念的变革。它将保险的保障功能与信托的传承能力深度融合,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了兼具安全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开启了财富管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