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公布的2025年合伙人名单,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2019年高峰期的38人相比,今年的名单上仅剩17位合伙人,这一显著减少的数目背后,折射出阿里内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业务战略的重塑。
5月9日,新版合伙人名单发布前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悄然现身位于杭州的阿里总部“创业公寓”——湖畔小屋。这里曾是阿里梦开始的地方,26年前,马云和他的团队正是在此,于湖畔花园的一间简陋民居内,奠定了阿里的基石。
步入小屋,马云的目光被墙上的一行字所吸引:“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是他在2008年阿里遭遇困境时亲笔写下,如今依旧激励着每一位阿里人。
同日,阿里CEO吴泳铭在内网发帖,言辞坚定:“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创业。”这句话,不仅是对阿里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当前公司状态的生动写照。
阿里2025年财报显示,合伙人队伍的大幅缩减,从去年的26人减少至17人。这一变化中,包括多位阿里“十八罗汉”及核心高管,如彭蕾、戴珊、张勇、武卫等。还有来自UC系的俞永福、朱顺炎,以及饿了么总裁方永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副总裁宋洁等重量级人物。
彭蕾和戴珊,作为阿里的元老级人物,自1999年起便与马云并肩作战。彭蕾曾被誉为“马云最得力的助手”和“支付宝女王”,在她的带领下,支付宝从低谷中崛起,成为中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之一。而戴珊,作为马云的学生,从客户服务到销售、用户界面等多个部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直至成为阿里国内数字商业板块的掌舵人。
张勇和武卫,则同为2007年加入阿里的财务精英。张勇,人称“逍遥子”,从淘宝网CFO起步,一路升至集团CEO和董事会主席,他的成就包括创立天猫和双十一购物节。武卫则专注于财务领域,曾主导阿里巴巴的多次上市。
此次调整后,阿里合伙人队伍中,50岁以下成员占比已近半壁江山。其中,备受瞩目的是被业内称为阿里“太子”的蒋凡。他在经过一系列历练后,重新回归阿里合伙人名单,并担任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掌管着淘宝、天猫等核心业务。
蒋凡的回归,标志着阿里年轻力量的崛起。除了他之外,阿里合伙人中还有云智能条线的王磊、蒋江伟,以及集团首席技术官吴泽明等80后高管。
阿里的业务发展,自199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淘宝网、支付宝的推出,到快速扩张期的阿里云、双十一等创新,再到多元化布局阶段的盒马、饿了么等业务线的拓展,直至近年来的聚焦电商、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阿里合伙人队伍的调整和变化。
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创立,是在公司快速发展期。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制度安排,掌握公司控制权,保证核心创始人和管理层的权益,同时传承他们所代表的企业文化。马云曾表示,这一制度的建立,让他对公司未来更加安心。
如今,阿里合伙人队伍虽大幅缩减,但每一位成员都是阿里核心业务的掌舵人或核心技术负责人。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阿里顶层权力的贴近一线,更有利于创业精神的贯彻和传承。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要活过102岁。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制度比个人更重要。阿里合伙人制度,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它汇聚了大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阿里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阿里将继续秉持创业精神,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不断推动业务的创新和升级。在阿里合伙人的带领下,阿里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