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美味需警惕,高糖含量后漱口不可少
被誉为“果中皇后”的山竹,以其独特的紫色外皮和雪白多汁的果肉深受人们喜爱。每一口酸甜交织,令人欲罢不能。然而,在这份美味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健康小贴士。
据相关报道指出,山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竟高达18克/100克,这意味着在享受100克山竹的同时,就已经摄入了相当于18克的糖分。对于成年人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因此,在品尝完山竹后,及时漱口显得尤为重要。
为何漱口如此关键?原来,山竹的果肉不仅柔软细腻,还容易附着在牙齿缝隙之中。若糖分长时间残留在口腔内,便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增加患龋齿和口腔异味的风险。因此,为了维护口腔健康,漱口这一步骤切不可忽视。
在挑选山竹时,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供参考。首先,观察外观,果柄和萼片翠绿、果壳紫红色的山竹通常更新鲜。其次,通过轻轻捏压果壳,可以判断其新鲜程度:软而有弹性的果壳表示山竹较为新鲜,而捏不动的果壳则可能意味着山竹已经变老。根据国标规定,山竹的大小可分为大(>100g)、中(75-100g)、小(50-75g)三个等级,其中数字越大往往代表品质越好。
存储山竹同样需要讲究方法。由于山竹较为娇气且易变质,因此买回家后建议将其放入冰箱4℃冷藏保存,并在一周内尽快食用完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果肉变透明时仍可食用,但一旦变黄则不宜再食用。
在享受山竹美味的同时,还需避免一些常见误区。例如,有些人可能误以为山竹热量较低,但实际上其热量高达72千卡/100克,比苹果和橙子都要高。过量食用山竹也不可取,因为一个5A级山竹的可食部分仅约23克,因此控制食用量至关重要。最后,吃完山竹后漱口这一步骤同样不容忽视,以免引发口腔问题。
在这个炎炎夏日,让我们在享受山竹美味的同时,也不忘关注自己的健康。将这份小知识分享给同样热爱山竹的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