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了一项重要股权转让信息,涉及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华西银行”)的大规模股权变动。据悉,该行9.42亿股的股权正在该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设定为43.32亿元人民币。
此次股权的转让方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作为长城华西银行的实际控制人,长城资产此次转让意味着其将全面退出该行,不再持有任何股权。这一变动无疑将引发企业实际控制权的转移。
回顾历史,长城资产与长城华西银行的渊源始于2014年。当时,长城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德阳银行,并逐步成为其控股股东。2016年,德阳银行正式更名为长城华西银行,成为资产管理公司(AMC)控股的银行之一。长城资产通过直接持股和全资控股的德阳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合计持有该行40.92%的股权,稳居前两大股东之位。
此次转让的股权占比恰好为40.92%,意味着长城系将全面退出长城华西银行的股东行列。根据北交所的挂牌信息,长城华西银行的净资产为100.64亿元,评估价值为105.67亿元,对应40.92%股权的评估价值约为43.24亿元。此次转让底价略高于评估值,显示出转让方对股权价值的坚定信心。同时,受让方需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盈利能力,以满足监管部门对银行股东的基本要求。
长城资产此次“清仓”长城华西银行股权,背后原因复杂。一方面,近年来监管部门要求AMC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促使AMC加快剥离非主业资产。另一方面,长城资产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十年来,该行已从地方小型城商行发展为资产规模超千亿的国有控股城商行。截至2024年审计报告数据,该行资产总额达1511.81亿元,所有者权益105.08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长城华西银行在过去几年中表现稳健。2021年至2024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62亿元、23.59亿元、26.67亿元和23.67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25亿元、1.82亿元、4.02亿元和4.51亿元。尽管2024年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有所下降,但投资收益的大幅提升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使得净利润得以保持增长。
进入2025年,长城华西银行的经营情况面临一定挑战。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约1.7%;净利润6560.04万元,同比下降约40%。尽管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6.75%,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减少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对整体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期长城华西银行还经历了人事变动。该行原董事长谭红因到龄退休辞去全部职务,同时选举来自长城资产的高焱为新任董事长。高焱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其上任是否与此次股权转让存在关联,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
此次股权转让标志着长城华西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未来,该行能否在新的股权结构下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