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IPO受理情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态势。据统计,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理数量激增了148家,增幅高达510.3%。其中,6月份成为受理高峰,单月受理量达到了150家,占比高达84.75%。尤为引人注目的是,6月30日这一天,三大交易所共受理了41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北交所单日受理32家,成为当日的受理主力。
这一波受理高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财报有效期的限制使得企业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申报,以避免财务报表失效。另一方面,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在辅导验收流程上的差异,也导致了申报时间的集中。北交所的辅导验收流程需要各地证监局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完成后再履行辅导验收流程,而沪深交易所则基本上是先验收再申报,随后进行抽签检查。这种流程上的差异,使得北交所在6月份出现了受理高峰。
从受理企业的板块分布来看,北交所成为上半年IPO受理企业的主力军,受理数量达到了115家,占比高达64.97%。科创板与创业板受理量均为21家,并列第二。深证主板和上证主板也分别有11家和9家企业获得受理。可以看出,北交所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上市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6月30日这一天,一批包括“独角兽”、“小巨人”在内的优质企业成功获得上交所科创板的受理。这显示出科创板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上交所已受理30单IPO申请,其中科创板企业占比超过七成,有力促进了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券商保荐IPO受理格局方面,国泰海通在完成合并后,以26家的保荐量超越中信证券,位居榜首。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等券商也紧随其后,前五大券商保荐量合计占比高达45.25%,市场集中度依然居高不下。这一格局反映出大型券商在IPO保荐业务中的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
港股市场方面,同样呈现出火爆的态势。截至6月30日,共有220家企业排队等待IPO,其中40家为A股公司。上半年,港交所共完成43单IPO,募资总额合计1067.13亿港元,同比增长43.33%和688.54%。这一募资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显示出港股市场在吸引企业上市方面的强大吸引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回暖,下半年境内IPO业务量可能持平甚至提升。同时,香港IPO市场预计也将继续保持高申报数量和规模。因此,券商投行业务整体有望保持良好的修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