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菊乐股份),这家承载着“老成都记忆”的乳制品企业,近日宣布其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已顺利完成,正式迈出了冲刺IPO的关键步伐。这一消息标志着菊乐股份在深交所历经七年半的上市征途受挫后,选择转战北交所,寻求新的上市机遇。
菊乐股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作为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自1996年涉足乳制品行业以来,它已在含乳饮料及乳制品领域深耕四十年,构建了涵盖奶源基地、研发生产及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跻身西南地区乳制品行业的佼佼者。特别是其推出的酸乐奶,这一成人含乳饮料新品类,迅速打开了成都等四川地区的市场,覆盖了四川98%的县域,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4.5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5亿元,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
菊乐股份的创始人童恩文,如今已年近八旬,他不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更是陪伴菊乐走过四十载春秋的见证者。业内人士认为,童恩文希望辛苦培育的品牌能够走出四川,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或许正是菊乐股份坚持不懈追求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这已不是菊乐股份首次冲击IPO,自2017年以来,它已五次尝试上市,但均未能如愿。前四次均在深交所折戟,分别因材料不齐、公司相关问题遭证监会警示、挪用公司资金及财务审计等问题而失败。
此次转战北交所,菊乐股份的财务基本面是否已有所改善?从近年来的财务数据来看,菊乐股份的业绩确实有所提升。最新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收从9.94亿元增长至16.4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1.3亿元增长至2.32亿元,净利润率在震荡中回升。然而,菊乐股份的区域性和单业务依赖性依然显著。四川地区贡献了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含乳饮料作为公司的支柱业务,其市场地位和毛利率虽然稳固,但在健康饮奶趋势下,其未来成长是否会受到限制,引发了市场关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菊乐股份也在寻求创新,发展“第二曲线”。公司表示,已通过牦牛乳品及产业链的创新,增强了自身在乳制品市场的竞争力,并将牦牛奶作为未来20年发展的重点产品。为此,菊乐股份一口气注册了多家子公司,致力于将牦牛奶培育成新的增长点。然而,牦牛奶市场规模有限,且养殖条件苛刻,菊乐股份的投入能否转化为显著的业绩增长,仍需时间检验。
尽管菊乐股份在电商渠道上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显示出一定的未来成长性,但整体而言,公司想要真正走出四川,打造符合当下市场的竞争优势,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此次通过北交所上市辅导,无疑是菊乐股份向资本市场迈进的重要一步,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