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土地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与热点集中的特征。6月末,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等多个城市纷纷进行涉宅用地出让活动,其中武汉江岸区的一块地块竞价异常激烈,经过上百轮竞价后,成交楼面价接近2.8万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54.36%。与此同时,成都金牛区的一宗宅地也以超过2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交,溢价率为23.93%。然而,在这波土地出让热潮中,值得注意的是,四座城市共成交的23宗涉宅用地中,有19宗地块是以底价成交。
从整体来看,6月份土地市场的成交规模出现了季节性增长,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环比均有显著提升。以一线城市为例,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6月份四个一线城市的涉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达到174.25万平方米,成交总价高达510.93亿元,环比大幅增长。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地宅地成交总金额均超过200亿元,杭州和成都也分别超过了160亿元。
杭州土地市场同样热度不减。6月27日,杭州出让的6宗地块中,世纪城核心单元地块经过98轮竞价,最终以55.78亿元的高价成交,楼面价达到54473元/平方米,溢价率为21.05%,刷新了板块乃至整个萧山区的地价新高。原运河新城单元地块也以4124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交,溢价率高达55.91%,成为新的单价“地王”。据统计,6月27日杭州出让的6宗地块综合溢价率超过30%,明显高于5月份。
除了杭州,6月份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重庆、长沙、苏州等地也均有高溢价成交地块出现。例如,6月30日武汉的一场土地出让活动中,主城区地块吸引了多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最终绿城以2792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夺得江岸新兴街地块,创造了武汉住宅成交楼面价历史记录的第二名。而在6月19日,联发集团和国贸地产分别在深圳和成都竞得高价地块,溢价率分别高达46.55%和75.7%。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指出,6月份高能级城市纷纷推出核心地块,这些地块由于配套成熟、市场确定性高,即便在楼市平淡的情况下也吸引了众多房企的关注,推动了溢价率的维持高位。同时,部分房企基于“逆周期拿地”策略,在市场胶着期选择出手,尤其是头部房企,资金面相对充裕,更意图通过拿地巩固市场地位。不仅是热点一二线城市,温州、金华等地也出现了高溢价成交地块,但这类地块多由本土企业拍得,显示出本土企业对当地市场的精准判断和深耕策略。
尽管土地市场热点频现,但整体溢价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据中指数据,二季度土地成交的平均溢价率为7.7%,而6月份截至29日,300城宅地平均溢价率已降至6.3%。这主要是由于热点城市核心地块供应力度减弱,同时房企投资保持审慎态度,导致土地市场出现一定降温。克而瑞的分析也指出,随着各地年度供地清单中的优质地块逐渐卖出,土地市场中高总价、长周期、高开发难度的重点项目增多,外围板块宅地入市占比增加,一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回落。
综合来看,6月份的土地市场呈现出“结构性修复”的特征,高能级城市通过“集中推优”策略推动成交溢价率维持高位,而三四线城市及核心城市外围板块则面临流拍率攀升的挑战。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暴露了行业深层次调整的方向。未来,土地市场有望进一步向“高能级城市核心板块”集中,需要通过优化供地结构、激活内需来推动整体土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