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大众汽车集团正加速其在中国本土的智能化转型步伐。大众汽车中国CEO贝瑞德近期明确表示,大众旗下的CARIAD中国将不再仅仅关注项目执行,而是转型为一家全面的软件开发企业,专注于在中国本土进行开发。
为推进这一战略,大众汽车集团与地平线——国内领先的全栈智能驾驶科技公司,进一步深化了在高阶智能驾驶(HSD)领域的合作。4月7日,双方宣布了这一深化合作的消息,次日地平线的股价在港股市场一度上涨超过8%,反映出市场对这一合作的积极预期。
在全球关税风险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外资车企选择本土化战略不仅是对中国智能化技术的认可,更希望通过技术协同效应吸引更多产业链投资,形成良性循环。面对中国市场“油电同智”的趋势,传统巨头如大众正通过本土化创新来重掌市场主动权。
地平线与大众的合作始于2022年的一笔24亿欧元的重磅投资,这是大众在华40年来最大的单笔技术投入。2023年,双方合资创办的酷睿程(CARIZON)正式成立,集合了500名工程师专注于L2+级智能驾驶方案的研发。目前,酷睿程基于地平线征程6打造的L2+级别智能驾驶方案已进入大量路测阶段,并将于明年随着搭载CEA架构的全新紧凑级纯电车型上市。
贝瑞德表示,随着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推出,大众汽车的软件将达到中国市场的顶尖水平。此次深化合作中,双方计划将HSD方案导入MEB、CMP等核心平台,由酷睿程负责开发,搭载地平线的征程6P芯片,支持复杂场景下的智能驾驶体验。
相较于2022年合作的L2级方案,HSD将大众的智能驾驶能力提升至行业第一梯队。这一转变背后,是外资车企面对中国市场独特趋势时,不得不主导转型进入“技术主权争夺”新阶段。然而,外资车企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却面临挑战,主流合资品牌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跌破30%。
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如比亚迪、吉利等自主车企则通过“智驾平权”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门槛拉低至10+万元,持续强化技术领先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显示,90%的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额外付费,智能化体验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重要考量。
地平线作为“智驾领域最大公约数”供应商,其“技术普惠”策略受到市场青睐。地平线既支持车企全栈自研,又提供交钥匙方案,形成对主机厂的双向吸引力。保时捷据传也与地平线展开了智能驾驶的研发合作,进一步证明了地平线的技术实力。
地平线的软硬智驾技术水平备受认可。其征程6P芯片采用异构计算设计,算力强劲,能效比高,支持多传感器融合与实时决策。基于数据驱动的博弈算法与端到端大模型,地平线的HSD方案实现了复杂场景的高效通行能力。通过“软硬解耦”的模块化设计,该方案能显著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车企研发门槛。
地平线采用“灵活开放”的商业模式,既可提供芯片+算法全栈方案,也能单独输出计算平台或工具链。这种兼容性使其成为众多车企的共同选择,征程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770万颗,定点车型超310款,覆盖全价格带。
大众选择地平线而非其他供应商,正是对本土供应链敏捷性的认可。地平线通过“芯片+算法+工具链”垂直整合,以效率和市场优势正在改写供应链格局。若其能持续优化商业模式,甚至有望从供应链配角升级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然而,智能驾驶赛道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政策框架均存在变数。玩家的长期价值仍取决于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的深度。在智能化浪潮中,只有兼具技术韧性、商业洞察与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引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