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算命:是心理慰藉还是智商税?

   时间:2025-03-31 15:06:21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与友人的一次闲聊中,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可能是朋友圈中最后一个将AI技术应用于商业实践的人。友人透露,他正利用AI作为副业,每月轻松赚取数千元。出于好奇,我深入了解了他的商业模式。

他的团队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流程,首先利用AI技术从小红书上抓取热门的运势内容,然后通过多个社交媒体账号发布AI算命的帖子,涵盖姻缘、事业、前世等话题。这些帖子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他们通过私信咨询,被引导至微信平台,提供个人信息后,AI会进行深度分析,并通过微信交付结果。服务费用从100元起,高的可达300至500元,具体取决于分析内容和客户需求。

当我质疑这是否是割韭菜的行为时,友人反驳称这只是信息服务,赚取信息差并不等同于割韭菜。这番话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何有人愿意相信AI算命?

事实上,人们对AI算命的信任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助式AI算命,用户自己掌握AI技术,输入信息获取结果,这更多出于好奇。另一种是他人利用信息差提供服务,比如我妈在抖音上遇到的情况。她加了一个“算命大师”的微信,付了80元进行算命,对方可能用AI工具生成了一些模糊的分析,让她觉得颇为准确。这种体验其实是巴纳姆效应的体现,人们容易接受模糊且普世的描述,并认为其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

AI算命还满足了人们对完整性和确定性的追求。当面对现实的不满时,人们渴望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AI算命提供的模糊答案如同望梅止渴,暂时缓解了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并给予一丝希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AI算命也是对决策性焦虑的一种转移。当人们面临重大选择时,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性会导致决策瘫痪。AI算命表面上提供科学、神秘的依据,实际上帮助人们将内心的焦虑转移到外部的“命运”上,让人觉得问题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命运。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种人相信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早已注定。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不过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在现代哲学中,这被称为决定论,即行为和选择会影响未来的命运。但无论如何,人们总会找到理由来缓解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焦虑。

为了探究AI算命的可信度,我与AI系统Deepseek进行了对话。当问及生辰八字算命的原理时,Deepseek提到,从科学角度看,这是一种缺乏可证伪性的理论。它强调,作为AI,它没有信仰,但尊重传统文化,避免滥用用户的信仰,保持中立。同时,它提到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是验证算命的有效性,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让用户自己判断。

关于为何很多人觉得算命很准,Deepseek认为是心理认知偏差与主观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传统的算命师还是AI,都会利用心理学原理和现代数据分析进行解析。

在探讨算命的价值时,Deepseek指出,不能简单地用“应该”或“不应该”进行判断。它认为,算命如同一个棱镜,有人从中看见幻觉,有人用它折射现实。人类不必全盘遵循算命,但可以从中提取对规律的敬畏和对能动性的坚守。

Deepseek强调,真正的“改命”不是修改八字,而是通过努力去改变命运。可能性永远向人的能动性开放。如果命运早已注定,那算命又有何意义?如果算命不准,那更是枉费心机。

在与Deepseek的对话中,我深刻体会到,命运终是一个“知命而不认命”的创造性过程。我们不能盲目迷信算命,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价值。正如王阳明所言,“知行合一”,我们应该在了解命运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AI技术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