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的东南方向,驱车穿越哀牢山与无量山的壮丽风光,大约两小时车程后,便能抵达景东县。这片土地不仅是自然风光旖旎之地,更是我国茶叶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唐代《蛮书》记载,早在1200多年前,景东就已经是茶叶的沃土,至2024年底,全县栽培型茶园面积已达到26.5万亩。
刘虎,景东县茶仓茶业公司的负责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拥有49家茶叶初制厂。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行家,在接管一座现代化茶厂后,也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感到震撼。相较于传统初制厂每个配备1名厂长和10名工人,日产1吨干茶的生产能力,这座现代化工厂仅需8名员工,便能实现一天30吨干茶的高产出。
在距离景东县约100公里的云南南涧县,周红海同样在忙碌。他所经营的南涧茶厂已有40年历史,最近更是投入5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升级后,茶厂的干茶产量将从原来的日产2至3吨提升至8吨,产能近乎翻了三倍。
云南作为我国的茶叶大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常年位居全国之首。2023年,云南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504.2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大关并保持稳健增长。然而,长期以来,云南茶产业却因种植分散、工业化程度不足而难以实现高产能与高产值。近年来,茶叶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使得当地茶农增收更加困难。
然而,近年来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兴起为云南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无糖茶市场规模翻倍增长,增速远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及即饮茶品类增速。到了2024年,无糖茶所在的即饮茶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碳酸饮料,成为行业第一。
东方树叶作为无糖茶市场的头部品牌,其销量激增带动了母公司农夫山泉茶饮料板块的快速增长。2023年,农夫山泉茶饮料板块同比增长83.3%,2024年收入更是达到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随着东方树叶销量的不断攀升,农夫山泉对茶饮料上游供应链的投入也在持续增加,品质优良的云南茶进入了农夫山泉的视野。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在过去一年中四次到访云南,对云南茶的天然禀赋赞不绝口。从2024年起,农夫山泉采取了从鲜叶开始、全程把控茶叶生产过程的自采模式,与云南等六个省份的66个烘青初制厂达成合作,其中在云南自采烘青干茶700万余公斤。农夫山泉不仅通过合作、技术支持和捐赠茶叶初制厂等方式支持云南茶产业的工业化升级,还制定了前端种植的118项茶叶有机标准,推动了当地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
在农夫山泉的带动下,云南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制茶流程大大减少了天气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使得初制厂一年四季都能对鲜叶茶进行加工,且产出的干茶质量更加稳定。周红海的茶厂在与农夫山泉合作后,干茶产量飙升,收购价格较往年提高了20%至30%,茶农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工业化与标准化的观念也开始在当地茶产业参与者心中萌芽。农夫山泉与合作茶厂约定的118项茶叶有机标准给周红海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在农夫山泉的技术员和当地合作社人员的培训下,新的种植理念逐渐在茶农群体中传播开来。
钟睒睒表示,农夫山泉在云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只是领路人,真正的目的是要帮助当地人提升茶叶种植和加工水平,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为了达到农夫山泉的收购标准,周红海已经投入5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并计划未来再投入1000万元升级工艺。而刘虎,则成为了农夫山泉捐赠的一座现代化厂房的实际运营人和厂长,开始从头学习制茶工艺,希望在家乡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