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与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文件,旨在通过强化事前预防、事中及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这一举措,标志着“反内卷”成为了当前市场发展的关键词。
在此之前,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有所行动。淘宝直播在3月31日宣布,计划到2025年全面升级品质直播,并新增110亿资金投入。抖音则推出了九项商家扶持政策,旨在帮助商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京东方面,则继续对多个类目实施返佣降扣政策。4月3日,拼多多“商保会”也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和流量资源,以加强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扶持商家。
今年的电商市场,商家地位显著上升,这与往年的用户争夺战形成了鲜明对比。平台加大对商家的重视,一方面是为了即将到来的618大促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电商行业反内卷、改变低价刺激需求逻辑的必然结果。供给重振需求的价值逐渐显现,电商行业正在从低价刺激需求向供给创造需求转变。
在直播电商领域,这种转变尤为明显。直播电商已经从最初的流量争夺,发展到情绪消费,再到如今的品质消费。主播们通过精致的表演和与粉丝的互动,成功将商品推销出去。然而,随着头部主播的崛起和各类翻车事件的发生,直播电商的供应侧也在不断升级,主播们开始打造自己的选品体系,直播电商进入到了拼供应的阶段。
数据显示,到2024年,抖音电商的货架场景和店播在GMV大盘中的占比将超过70%。这一结构性变化要求供给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反内卷和规范价格竞争的背景下,靠价格刺激需求的路子已经行不通,电商行业需要通过深挖供给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淘宝加码品质直播,正是基于这一底层逻辑。阿里生态体系内拥有庞大的活跃买家数和深厚的供应链积累,但如何挖掘出好的供给,成为了淘宝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淘宝通过品质直播这一新机制,不断寻找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方式,增强商家创造内容的能力。
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也在围绕货币化率这一指标进行优化,通过扶持商家来找到更多流量价值的承载物。而京东则凭借强大的物流能力和即时零售业务,进一步提升交易频次,挖掘好的商品,以反哺内容端和直播价值。
对于商家而言,想要在电商市场中获得增量,既需要平台提供资源注入和扶持,也需要自身具备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淘宝的品质直播计划,不仅能够帮助商家打磨货盘运营,还能扶持更多的商家主播,帮助品牌商家找到增量。
在电商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流量和商品仍然是打赢电商战争的核心要素。平台需要不断提升内容分发能力和商业要素组织能力,而商家则需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用户。直播电商的兴起,让电商市场从消耗流量的商业变成了能生产流量的商业,只要有好商品,直播就能持续生产流量。
直播与货架的深度融合也成为电商行业的一大趋势。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紧密结合,需要平台探索新的增长方法论。从供给出发,挖掘优质商品,提升交易频次和用户体验,将是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与商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电商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