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太阳系中,小行星作为一类独特而数量庞大的天体,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近日,一颗直径约0.75至1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上空上演了一场壮观的“夜空烟火”,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一次宝贵的观测机会。
在这次事件中,中国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迅速组织多台高精度望远镜,包括位于云南姚安的0.8米口径望远镜、青海冷湖的2.5米口径墨子巡天望远镜等,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组网跟踪观测,最终在撞击前42分钟捕捉到了关键图像。
据紫金山天文台的助理工程师徐智坚介绍,这次观测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中国所处的关键地理位置以及高效的观测设备。他还提到,目前全球已发现近地小行星近3万颗,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虽然不大,但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于小行星撞击的危害,徐智坚指出,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引发全球性灾难,而直径140米左右的小行星则可能对某一区域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对小行星的监测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也在积极布局。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计划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实现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并进行全程观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