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国际酒店中被视为“高端专属”的收费洗衣服务,如今正悄然发生改变。多个国际酒店品牌,尤其是定位中端市场的精选服务品牌,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免费自助洗衣服务,这一转变折射出国际酒店集团在华经营策略的深度调整。
以万豪旗下的福朋喜来登为例,这家定位标准四星级及入门五星级的品牌,近年来在新开业酒店中广泛引入免费自助洗衣设施。消费者只需刷房卡即可使用洗烘一体设备,部分酒店还提供干洗、熨烫等增值服务。据调查,全国超过80%的已开业福朋喜来登门店已配备此类设施,其中2021年后开业的酒店占比最高。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三四星级酒店中已有60%配备自助洗衣设备,新开业酒店覆盖率更高达73%。中高端酒店市场将自助洗衣视为品质升级的重要标志,甚至成为与本土品牌竞争的核心卖点。亚朵、全季等本土中端品牌通过提供免费洗衣等增值服务,成功抢占消费者心智,形成对国际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国际酒店集团的策略调整源于多重压力。万豪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其全球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仅微增0.5%,而大中华区市场表现持续低迷。第二季度财报中,“除中国外亚太地区”被反复提及——该区域RevPAR同比增长8.8%,日均房价上升1.9%,与大中华区日均房价同比下降0.9%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以价换量”的困境,迫使国际品牌重新审视在华经营策略。
竞争格局的变化尤为关键。万豪在华签约客房中,精选服务品牌占比达70%,与本土中端、中高端酒店直接交锋。投资者普遍认为,在奢华及以上品牌领域,国际酒店仍保持优势;但在精选服务市场,本土品牌已通过更灵活的服务和更高的性价比实现赶超。例如,行政酒廊配置从“强制标配”变为“按需选择”,洗涤业务从自建向第三方外包转型,这些变化均体现出国际品牌对成本控制的重视。
消费者需求的演变也在推动服务升级。新能源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电竞爱好者对主题客房的偏好,促使国际品牌调整服务内容。部分福朋喜来登酒店推出“超配”客房,配备高端电竞设备;希尔顿逸林、万怡等品牌则通过灵活配置行政酒廊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改变表明,国际酒店集团正从“标准化输出”转向“本土化适配”。
市场环境的转变迫使国际品牌放下身段。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竞争,曾经的“高端滤镜”逐渐消退,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变得更加理性。对于酒店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频繁地更新服务标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竞争的升级将带来更多实惠和更好的体验。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国际酒店的在华生存,更预示着中国酒店市场将进入更注重细分需求和运营效率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