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正以“蒙”字标认证为抓手,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这一区域公共品牌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全链条监管和精准服务,不仅提升了草原优品的竞争力,更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力量。目前,“蒙”字标已覆盖牛羊肉、乳制品、杂粮杂豆、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制定152项认证标准,推动147家企业、超1400种产品通过认证,形成“一次认证、全域认可”的品牌效应。
“蒙”字标的成功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四项原则”:全链条覆盖高品质特征与绿色有机过程控制指标;确保优质特色不低于绿色、接近有机标准;与国内国际同类标准对标;以实用性为导向制定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评价显示,其技术水平全面符合国家标准,关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并接轨国际,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呼伦贝尔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阿尔巴斯山羊肉的氨基酸比例等核心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成为品质标杆。
服务赋能是“蒙”字标品牌发展的另一大特色。内蒙古通过“五统一”措施(统一品牌、标准、标识、宣传、营销)和6项协同机制(与厅局、科研院所、盟市部门、龙头企业、区外品牌及管理机制的联动),形成品牌共建合力。例如,组织专家团队深入12个盟市调研,根据市场反馈优化标准;成立认证联盟,引导12家机构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推动传统农牧业从“小散弱”向“精强优”转型。阿拉善驼奶、荒漠肉苁蓉等特色产品借此走出大漠,兴安盟大米、河套小麦粉畅销京津冀,呼伦贝尔牛肉、阿尔巴斯山羊肉成功进入长三角、大湾区市场,多家企业中标大型订单,品牌溢价显著提升。
“蒙”字标的创新实践已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2024年,其认证模式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认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优秀案例,并被编入《中学生质量教育读本》。同年,在德国科隆举办的“中国和标准化数字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其整体性治理模式因“权力下放、透明度提升、多方参与、动态监管”等创新举措受到好评,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治理样本。在老挝万象举办的商务部援外项目上,东盟80余名官员专题学习“蒙”字标经验;9月,它又入选中国质量大会“区域公共品牌传递质量信任”典型案例。
如今,“蒙”字标已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的“品牌身份证”和“价值通行证”。它不仅甄选草原特色,更汇聚了绿色生态与辽阔牧场的文化内涵。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矩阵,全国多地开设展销中心,开通直播间讲述品牌故事,让高品质产品精准触达消费者。从“卖原料”到“卖品牌”,从“资源输出”到“精深加工”,“蒙”字标正引领内蒙古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