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位85后科学家逆袭:从“垫脚石”到激光雷达全球冠军,硬刚海外巨头

   时间:2025-10-30 11:01:5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17年的一场国际自动驾驶技术展会上,发生了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场景:一家美国企业的激光雷达展品被摄影师当作摄像机支架,而支撑其下方的是禾赛科技新发布的Pandar40激光雷达。这一画面被禾赛首席科学家孙恺记录下来,成为中美技术实力对比的生动注脚。当时,中国企业的产品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而西方巨头则占据着行业主导地位。

短短数年间,行业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曾经的市场领导者Velodyne股价从巅峰时期的22.82美元暴跌至不足1美元,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仅960万美元,最终不得不与竞争对手Ouster合并求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禾赛科技以33%的市场份额和20.8亿元营收,连续四年蝉联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营收冠军。2025年9月,该公司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首日市值突破360亿港元。

这种逆转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对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的双重驾驭。当特斯拉CEO马斯克坚持纯视觉路线,称激光雷达"昂贵、丑陋且没有必要"时,中国企业正通过持续创新改变行业规则。禾赛科技将激光雷达价格从最初的8万美元降至200美元,降幅超过99%,这一价格变革甚至超越了半导体行业著名的摩尔定律。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激光雷达从豪华车型专属配置,扩展至十万级家用车型,市场容量随之指数级增长。

禾赛的成功源于其创始团队的前瞻性布局。三位85后创始人李一帆、孙恺和向少卿均拥有顶尖学术背景:李一帆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机械工程系,孙恺在斯坦福大学构建了跨学科知识体系,向少卿则曾任苹果iPhone系统集成工程师。2013年,这三位技术专家在硅谷创立禾赛科技,次年便将战略重心转向国内,看中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潜力。他们拒绝走低价竞争的老路,而是选择直接对标行业龙头Velodyne,通过高性能产品打开美国市场。

技术突破方面,禾赛开创了芯片化设计新路径。传统激光雷达由数百个分立元件组装而成,而禾赛从2017年开始将发射、接收、信号处理等核心功能集成到芯片上。这种创新使产品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50%,功耗降低55%,探测距离却提升至300米。以ATX系列为例,其性能较上一代产品显著提升,价格却下降一半。这种技术革命不仅降低了成本,更简化了供应链,增强了产品稳定性。

在生产模式上,禾赛采取了与行业惯例截然不同的策略。当多数企业选择代工生产时,禾赛自2017年起陆续投资建设三座自建工厂,其中上海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投资近10亿元。这种重资产模式虽然前期投入巨大,却实现了研发与制造的紧密协同。正如CEO李一帆所言:"设计理念能立即转化为产品,测试结果能快速反馈给设计团队,迭代速度远超竞争对手。"

行业格局的重塑在数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Yole Group报告,禾赛科技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33%,客户覆盖比亚迪、长城、理想、小米等中国新能源品牌,量产车型超过120款。在欧美市场,该公司同样占据领先地位,为欧洲顶级车企提供全球最高线数的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与此同时,美国Quanergy因市值不达标被强制退市,德国Ibeo则因融资困难申请破产,欧美企业集体陷入困境。

面对纯视觉路线的挑战,禾赛科技坚持激光雷达的安全冗余价值。CEO李一帆指出,在恶劣天气或强光环境下,摄像头的感知能力会大幅下降,而激光雷达的三维感知能力不受影响。这种技术特性使其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必要安全组件,就像安全带一样不可或缺。数据显示,辅助驾驶系统的错误中,有相当比例可通过激光雷达避免。

市场验证了禾赛的战略判断。2025年9月,该公司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下线,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企业。这一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中国车企对激光雷达的广泛采用,也反映了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车企通过标配激光雷达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而激光雷达的普及又反过来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在巩固车载市场优势的同时,禾赛科技正将业务拓展至机器人领域。2025年1月发布的JT系列迷你型激光雷达,专门针对机器人环境感知需求设计,解决了传统方案在定位、导航、避障等方面的痛点。该系列产品推出不到5个月,交付量即突破10万台,覆盖清扫、割草、配送等多个细分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从被用作摄像机支架的Pandar40,到引领行业变革的技术领导者,禾赛科技的十年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轨迹。过去,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如今,通过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高端市场建立话语权,以更普惠的价格推动技术普及,实现了从技术追赶到行业引领的跨越。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格局,更预示着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持续提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