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致同中国2025报告:香港企业ESG实践进展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5-10-29 12:36:2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香港大型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的实践正面临新一轮监管与市场考验。根据最新发布的专项研究报告,随着2026年强制披露规则的临近,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企业已在气候风险管理、ESG数据验证、绿色金融创新及科技安全四大维度展开布局,但行业分化与技术短板仍制约整体进展。

在气候信息披露领域,港交所《ESG报告守则》新增的D部条款将于2026年1月全面生效。研究显示,所有受访企业均已设立董事会层级的气候监督机制,95%的企业披露了气候风险敞口,86%识别出绿色转型机遇。然而披露质量参差不齐:仅10%企业达到"标杆水平",41%仍处于基础阶段,财务量化分析与供应链温室气体核算(范围3排放)成为主要短板。地产建筑与公用事业板块在数据完整性与透明度方面领先其他行业。

ESG数据验证市场呈现结构性差异。68%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独立验证,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但能源与原材料行业实现全覆盖的同时,非必需消费与科技行业覆盖率不足35%。验证类型以基础层级的有限验证为主(79%),符合国际标准ISSA 5000的深度验证仅占21%,这或将影响香港作为国际ESG数据枢纽的公信力。

绿色金融成为企业转型重要抓手。39%的企业在ESG报告中提及绿色债券发行计划,其中88%已落地实际项目,10家头部企业绿色融资规模突破500亿港元。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偏好:66%投入能源效率提升项目,56%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金融与地产行业贡献超七成发行量,推动香港2024年GSS+债券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2%,巩固其亚洲绿色金融中心地位。

科技创新与网络安全构成新挑战。58%的企业已部署或计划引入AI技术优化ESG数据采集流程,但高阶预测分析应用仍处试验阶段。网络安全披露率虽达92%,较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但仅8%企业公开网络攻击事件详情。随着《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条例》2026年生效,能源、金融与医疗行业需在12个月内完成合规改造,70%企业已开展渗透测试,但风险披露深度亟待加强。

研究机构指出,香港企业ESG实践已形成"顶层设计完备、执行细节薄弱"的典型特征。量化披露不足、行业标准差异与技术赋能深度不够,将成为2026年监管过渡期的三大考验。企业需在剩余准备期内,重点突破财务影响量化、供应链数据追溯及AI风险预警等关键领域,以维持区域治理标杆地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