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试点落地六年来,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用户认知不足、盈利模式单一、服务与需求错位等问题。尽管各机构从业务架构、收费机制等多维度探索解决方案,部分头部机构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但行业仍面临投资范围受限、服务精细化不足等挑战。在监管推动试点转常规的关键阶段,如何突破现有瓶颈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目前已有60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涵盖基金公司、券商、银行及第三方销售平台。各机构依托自身优势展开差异化竞争,其中易方达基金今年6月获批设立全资子公司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聚焦买方投顾服务。据公司总经理韩香介绍,其升级后的官方App“e钱包”将支持全市场基金交易,并与50余家基金管理人完成合作准备。这种从“卖产品”向“做配置、做服务”的转型,反映出行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用户认知薄弱与短期收益导向仍是主要障碍。中欧财富通过知识普及、工具化服务及内容陪伴增强用户信任,中金财富则构建“资产配置+专业投研+客户服务”三维体系。在收费模式创新方面,国联民生证券提出前置咨询服务费与浮动费率结合的方案,旨在将投顾机构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这些探索显示,行业正试图通过服务模式重构破解盈利难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为行业变革新引擎。第三方平台“帮你投”利用AI行为感知技术,通过动态对话与意图理解实现投顾服务主动化,其千人千面服务已覆盖投前、中、后全流程。盈米基金则构建“垂直模型+评测标准”体系,与阿里云联合发布的理财智能体评测集及投顾模型,有效解决了通用大模型金融数据滞后、场景适配不足等问题。汇添富基金的“帮你看”服务通过AI融合金融工程,提供持仓分析等增值服务,国信证券更将大模型应用于智能投顾、债券分析等多个领域。
尽管技术赋能成效显著,但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受专业性、合规性制约。盈米基金指出,通用模型缺乏实时金融数据支持,自主训练行业模型又面临高昂成本。为此,行业正通过构建专用评测体系与智能体模型,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精准度。这种技术迭代不仅推动业务效率提升,更为实现“千人千时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投资范围受限问题亟待监管突破。当前基金投顾主要配置场外基金,虽监管已将科创板ETF纳入配置范围,但机构普遍呼吁扩大至场内ETF、QDII、商品指数基金、REITs等多元化资产。中金财富建议将投顾服务引入个人养老账户,易方达财富则提出建立统一养老账户管理平台,打通第二、三支柱衔接通道。国联民生证券进一步指出,应统一ETF投顾监管框架,丰富底层资产工具,满足投资者全球化配置需求。
监管层面正加速推动制度完善。2023年6月《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行业期待正式文件尽快落地。易方达财富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宋灏提出三项建议:统一投顾业务规范、建立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在养老账户中引入投顾服务。这些制度建设将助力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推动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