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设备制造商利元亨(688499.SH)近期因三季报业绩反转及固态电池产线交付进展引发市场关注。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4亿元,同比增长4.37%;归母净利润4749.29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5.20亿元实现大幅扭亏。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95亿元,同比增长90.63%,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盈利,标志着公司经营拐点基本确立。
在固态电池领域,利元亨于10月10日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完成交付,目前正处于客户现场调试与工艺验证阶段。这条产线覆盖电极制备、电解质复合、高压化成等全环节,其如期交付不仅验证了公司技术转化能力,也为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注入新动能。此前公司已于2024年11月中标国内头部车企全固态电池整线项目,并实现向美国客户交付前段装备,形成国内外市场同步突破的格局。
财务数据改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5.11%,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净利率1.9%,同比激增24.4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8天缩短至123天,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55亿元,显示客户回款效率显著提升。成本管控方面,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至24.3%,其中管理费用率降幅达7.2个百分点,控费成效明显。
尽管业绩反转,但运营质量仍存隐忧。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与营收比值高达111.79%,超出行业70%-100%的合理区间,存货总额较年初增长7.79%,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流动性指标方面,流动比率0.98、速动比率0.46均低于安全阈值,短期偿债能力亟待优化。不过5.71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21.17%,为盈利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路线选择成为另一关注焦点。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固态电解质路径中,利元亨押注硫化物体系。该路线虽面临生产环境要求严苛、安全隐患等挑战,但能量密度优势显著。公司通过三级防护设计解决毒性与防爆难题,模块化设备支持多技术路线柔性切换,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目前其已掌握电极干法涂布、电解质热复合等核心设备制造工艺,构建起全固态电池整线装备能力。
行业层面,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超预期推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预测的2027年小规模量产节点或提前到来,多家设备企业2025年已进入产线交付阶段。利元亨选择硫化物路线虽面临成本挑战,但若能突破工艺瓶颈,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中占据先机。不过当前其研发投入出现收缩,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9.2%,占营收比例降至10.4%,如何在技术储备与短期盈利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关键考验。
随着首条产线进入验证阶段,利元亨的产业化能力即将接受市场检验。公司虽在硫化物路线技术布局上占据先发优势,但设备工艺成熟度、客户反馈效果等仍需持续观察。在固态电池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的转折点上,这家设备制造商能否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仍有待行业周期与自身战略的双重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