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网络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近日在“全国消协智慧315”小程序中推出“消协帮您找,扫码辨商品”服务。该功能通过引入商品条码核验机制,助力消费者快速核实网购商品信息,推动建立多方协同的商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
此次功能上线是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依托编码中心国家商品数据库的权威数据,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商品条码实时比对官方登记信息与平台宣传内容,有效识别虚假宣传、信息不符等问题。目前,淘天、京东、拼多多、抖音等10家主流电商平台已率先响应,对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10类重点商品实施条码公示制度。
在购物决策环节,消费者浏览商品时可直接通过“消协315”小程序扫描平台展示的商品条码,系统将自动调取编码中心备案的规格参数、生产信息等核心数据。收货后,再次扫描实物包装条码可二次核验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是否与官方记录一致。若发现“货不对板”或宣传夸大等情况,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一键提交差异信息,相关数据将实时同步至编码中心进行核查。
该机制构建了“消费者扫码-系统比对-问题反馈-企业修正”的闭环治理流程。编码中心在收到异常数据后,将立即暂停问题商品的信息展示权限,并要求生产企业限期核实整改。这一模式不仅赋予消费者监督权,更通过数据驱动倒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
目前,微信及支付宝平台均已开通“消协315”小程序入口。消费者通过搜索即可体验条码核验服务,线下购买的商品同样支持扫码验证。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发动广大消费者参与网络消费环境共建,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为消费者筑牢权益保护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