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年积淀终破局!中国以多元布局与人民币结算改写铁矿石贸易规则

   时间:2025-10-22 18:54:5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因一则来自中国的消息掀起波澜——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厂发出指令,要求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海运铁矿石。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每年消耗全球超75%的海运铁矿石,此次行动被视为对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长期失衡的强力回应,标志着中国在资源贸易领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布局。

长期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被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矿商主导,其定价模式依赖的普氏指数因样本量小、不反映实际成交而饱受争议。2025年6月,该指数报价较中国港口现货价高出12.7%,直接推高中国钢企成本。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仅0.71%,而澳大利亚矿企利润率超过100%,利润分配的严重失衡迫使中国寻求变革。

变革的起点可追溯至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这家总部位于雄安的央企整合了国内分散的采购需求,将原本“各自为战”的钢企凝聚为统一谈判主体,形成与矿商博弈的“超级买家”力量。其核心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二是推动结算货币改革。

供应链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投产。该矿储量达44亿吨,铁矿石品位高达65%,远期年产能1.2亿吨。2025年10月,首批矿石已启运中国,这意味着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打破。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扩大非洲、南美等地区的采购渠道,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

在结算体系上,中国推动的人民币计价正逐步取代美元。目前,力拓、FMG等矿商已接受人民币结算,而澳大利亚铁矿石对华出口占比超60%,85%的产量依赖中国市场。尽管必和必拓初期持抗拒态度,但2025年10月双方达成协议,第四季度港口现货将采用人民币到岸价结算,显示市场力量终将推动变革。

回溯历史,2005年中国曾被迫接受日本主导的铁矿石涨价71.5%,而今通过战略布局实现角色反转。这一转变不仅保护了国内产业利益,更在金融主权与经济安全层面筑起防线。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大宗商品贸易的公平发展需要打破垄断、构建多元体系,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新的范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