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迎来历史性时刻——全球首艘甲醇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正式启航。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内河航运新能源应用实现重大突破,更通过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开辟了全新路径。
作为集散两用内河船舶的革新之作,“远醇001”号总长64.9米、宽12.6米,型深3.5米,载重达1500吨,可装载64个标准集装箱。其动力系统采用2台280千瓦甲醇发电机组与2套258千瓦时锂电池组的混合配置,通过直流母线变频电控技术实现能源协同,驱动两台150千瓦推进电机。这种创新设计使船舶兼具甲醇清洁能源的高效性与锂电储能的灵活性,在环保、节能与舒适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同期举行的签约仪式上,上港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围绕港区非道路移动机械、场内运输车辆及驳船等场景,深化绿色航运技术、智能港口运营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作为连续15年蝉联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榜首的港口,上海港正通过构建绿色燃料加注体系,加速推进甲醇在内河航运的规模化应用。
此次合作具有多重战略意义。根据《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上海明确提出以打造国际绿色燃料加注枢纽为突破口,将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绿色甲醇产业链经验向内河航运延伸。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召兴指出,通过技术迭代与产业融合,双方将构建起覆盖能源生产、储存、应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全球航运业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模式”。
行业转型浪潮正席卷全球。在近日举办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的发布,进一步凸显了全球航运业对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航运业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约3%,而内河航运作为短途运输主力,其能源结构升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远醇001”号的成功运营,正是中国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的生动实践。
据技术团队介绍,该船采用的直流组网技术可实现多种工况下的能源优化分配,相比传统燃油船舶,综合能效提升约35%,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这种技术路线不仅适用于内河航运,未来还可通过模块化设计向沿海及远洋船舶推广,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绿色航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