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物流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及淡明资本组成的财团提出的指示性收购要约。这一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在复牌首日出现剧烈波动,盘中一度下跌约25%,最终收于9.14港元,跌幅达9.86%。
回顾事件脉络,安能物流于9月18日因等待发布涉及内部信息的公告而停牌。停牌前,公司股价在9月累计上涨超过20%,其中9月4日和5日分别上涨10.61%和5.95%,交易量显著放大。此次停牌时间超过一个月,远超港股上市公司短暂停牌三至五个交易日的常规期限。
作为国内零担快运行业的领军企业,安能物流自2010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并于2021年11月以"港股快运第一股"身份登陆香港联交所。值得注意的是,大钲资本早在2020年1月就已完成对安能物流超过3亿美元的投资,此后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公司上市后经历多轮人事调整。2022年9月,原首席运营官祝建辉辞任,导致管理层股东终止一致行动协议,持股24.60%的大钲资本顺势成为最大股东。2023年1月,原董事长王拥军辞任,大钲资本合伙人陈伟豪与秦兴华共同出任联席主席,进一步巩固了资本方的话语权。
根据最新公告,大钲资本目前持有安能物流约24.32%股份,淡马锡及淡明资本尚未持有股份。公司董事会表示正在评估收购要约,但强调谈判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是否会触发全面要约尚无定论。
从行业视角看,PE机构主导私有化案例屡见不鲜。2017年高瓴资本牵头531亿港元私有化百丽国际,两年后其运动业务板块即成功分拆上市。大钲资本在瑞幸咖啡项目上的操作更具参考价值: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后,该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成为控股股东,推动公司完成债务重组并实施数字化转型,今年5月其董事长黎辉更接任瑞幸董事会主席。
物流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安能物流过去两年经营策略偏保守,此次资本动作或预示战略调整。若完成私有化,公司可能通过整合行业资源、重启上市进程或注入A股等方式实现价值重塑。当前零担快运市场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技术驱动和平台化运营成为行业整合的新特征。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安能物流实现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公司聚焦3-300公斤高毛利业务,该重量段货量同比增长18.2%,零担货运总量达682万吨,同比增长6.2%。这些数据表明,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公司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