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近期表现活跃,2025年9月新开账户数量突破20万户,达到20.54万户,环比增幅超过12%,同比激增288%以上,创下年内月度新高。这一数据反映出投资者对两融业务的参与热情显著升温,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两融余额也同步攀升至历史高位。截至2025年10月16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到24571.96亿元,连续刷新纪录。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市场资金的活跃,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增强。
面对两融业务的火热态势,多家券商积极调整业务规模。华林证券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以控制风险;山西证券于4月将信用业务自有资金最大规模从100亿元提升至110亿元;浙商证券则在9月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这些举措表明,机构对两融业务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分析认为,融资资金更关注市场的赚钱效应,而非短期基本面。他预计,市场有望形成“基本面预期改善-定价资金流入增加-赚钱效应回升-融资资金流入-增强上行动量”的良性循环。不过,他也提醒投资者,融资杠杆风险较高,需做好风险管理,保持耐心。
尽管10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两融交易活跃度有所回落,但整体风险仍可控。截至10月16日,两融市场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71.81万名,机构投资者为50204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约为43.83万名,较9月高点有所下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9.01%,显示市场杠杆风险处于安全区间。
数据还显示,截至10月16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6%,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1.11%,均明显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和22.3%。这表明当前杠杆资金风险整体可控,市场结构趋于稳健。
南华期货研报指出,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额降至两万亿元下方,反映出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缺乏量能驱动,短期震荡行情或将持续。不过,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中长期仍看好A股市场。他表示,尽管外需短期承压,但经济向好趋势不变,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全球竞争优势,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耐心资本流入将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