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电商行业迎来第17个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从最初由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在2009年首创的“光棍节”促销活动,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盛事,双十一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崛起与变革。首届双十一仅有27个商家参与,销售额为5200万元,而到了2021年,淘宝平台双十一销售额已突破5403亿元,全网交易额更是达到9651.2亿元,距离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随着电商行业进入成熟期,双十一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消费者对复杂的促销规则日益不满,抱怨“算优惠浪费时间”“套路越来越复杂”的声音不绝于耳。同时,平台间的竞争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从早期淘宝天猫的独领风骚,演变为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多平台群雄逐鹿的局面。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的加入,为双十一带来了全新的竞争维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的战术演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2015年至2024年,双十一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双巨头主导期(2015-2017年),淘宝天猫与京东两大平台主导市场,其他平台参与度有限。这一阶段,各大平台主要在价格竞争和流量争夺上发力。第二阶段是多平台混战期(2018-2020年),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开始参与双十一,电商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直播带货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第三阶段是精细化运营期(2021-2024年),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各大平台开始从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竞争更加理性,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商家生态的健康发展。
2025年的双十一呈现出“史上最长”的特点,各大平台的活动周期普遍超过30天,部分平台甚至达到57天。京东率先在10月9日晚8点开启大促,抖音紧随其后同日启动,淘宝天猫于10月15日开始预售,而抖音更是从9月16日就开始了中秋国庆连贯促销,将整个活动周期拉长。这种时间上的“抢跑”反映出平台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往年相比,2025年双十一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促销规则的全面简化。各大平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官方直降”“一件立减”等简单直接的优惠方式,彻底告别了过去复杂的“奥数式”计算。
在价格策略方面,各大平台在简化规则的同时,也展现出差异化竞争的特点。淘宝天猫统一采用“官方立减8.5折起”的标准,同时88VIP会员可享受更多专属优惠。京东推出“官方直降低至1折”的超级优惠,部分商品优惠幅度达到90%,并承诺“买贵双倍赔”。拼多多取消“全网最低价”要求,改为“同款同价”,同时推出“超级加倍补”和“百亿消费券”活动。抖音电商主打“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优惠幅度在15%及以上。快手电商通过“大牌大补”和主播补贴相结合,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价格。
流量获取方式的演变反映了电商行业从流量红利期向存量竞争期的转变。2025年,AI技术开始在流量获取中发挥重要作用。淘宝天猫通过AI技术实现精准的流量分发,AI“智惠引擎”决策发放的500亿消费券,转化率比以往提升了15%。京东的JoyAI大模型调用量增长了3.2倍,数字人直播带动GMV超过7亿元。拼多多继续发挥社交裂变优势,同时加强内容生态建设。抖音电商通过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的模式,实现从内容到购买的无缝衔接。快手电商则充分发挥私域流量的优势,主播通过日常直播和短视频积累的忠实粉丝转化率远高于公域流量。
用户运营策略的演变体现了电商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淘宝天猫进一步强化了88VIP会员体系,除了传统的购物优惠外,还整合了优酷、饿了么、淘票票等阿里生态资源,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京东继续深化PLUS会员体系,2025年PLUS会员不仅享受购物优惠,还能获得生活服务权益。拼多多通过游戏化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多多果园”“多多牧场”等游戏不仅能让用户获得优惠券,还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抖音电商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和购买行为推荐个性化商品和内容。快手电商则深耕“老铁经济”,主播与粉丝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用户复购率高达50%以上。
供应链管理的演变反映了电商行业对履约能力和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淘宝闪购的加入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限时抢购、快速发货的模式刺激用户即时消费,同时通过AI预测和智能补货确保热销商品不断货。京东通过AI算法优化,将平均履约时间缩短至18分钟,同时在全国布局大量前置仓实现就近发货。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具有产品创新能力的商家,通过C2M模式帮助商家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抖音电商开始布局即时零售,通过与本地商家合作提供“小时达”服务,同时推出抖音超市提升供应链控制力。快手电商通过“快手优选”“快手小店严选”等项目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商品品质和履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