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硬件新势力Plaud回归国内:海外成功经验能否在国内市场续写辉煌?

   时间:2025-10-17 00:36: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硬件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一家成立不到三年、总部位于深圳的科技企业Plaud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据公司预计,2025年其总收入将突破2.5亿美元,旗下AI纪要产品已覆盖全球170个国家,出货量超过100万台。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创始人团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密不可分。

Plaud.AI合伙人、中国区CEO莫子皓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创立初期选择海外市场的决策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度挖掘。团队通过分析软件下载数据发现,尽管Google Translate等工具拥有上亿用户,但实际使用体验却差强人意,而录音转写领域存在显著的市场空白。"这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机会。"莫子皓表示,基于这一判断,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卡片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并迅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与多数竞争对手依赖广告投放的营销策略不同,Plaud选择了口碑传播的差异化路径。莫子皓指出:"硬件产品靠投放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提供稳定可靠的用户体验。"据他介绍,公司产品的设计兼顾美观与实用,结合先进的大模型技术,确保用户在使用100次后仍能保持80分的满意度。"这背后是大量的工程优化,虽然功能不追求花哨,但核心功能绝对可靠。"

2024年9月,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后,Plaud正式回归国内市场,并将AI录音设备价格下探至百元级别。面对国内用户软件付费意愿较低的现实,莫子皓坦言:"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此,公司调整了产品定价策略,采用国内大模型服务以降低成本。"中文模型的自动语音识别效果可能更好,成本也更低,这为我们提供了定价空间。"但他强调,公司不会单纯依赖硬件盈利,而是坚持软硬结合的发展模式。

令人意外的是,Plaud在国内市场的开局远超预期。产品开售第三天就登上全品类销量榜首,线下渠道合作热情高涨,多个机场店主动寻求合作。莫子皓表示:"销量超出预期让我们感到惊喜,但公司更看重的是打造有品牌深度的产品,而非短期市场份额。"他透露,中国区市场尚未设定具体的销量目标,而是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

在竞争策略方面,莫子皓认为团队优势是公司最大的护城河。"我们拥有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全球设有多个办公室,这种投入规模是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他指出,软硬结合的产品特性使得单纯模仿硬件外观毫无意义,"大模型算法的研发成本高昂,白牌厂商根本无法承担,这不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技术合作层面,Plaud采取了开放策略。莫子皓介绍,公司会根据不同语种选择最优的服务提供商,国内ASR服务采用评测效果最佳的厂商,大模型则采用BYOK模式部署。后端研发负责人刘占坤补充道,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不仅解决了初期GPU资源获取难题,更在合规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欧洲的数据存储要求、美国对中国公司的顾虑,这些合规问题都通过AWS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解决。"

针对产品可能被手机取代的质疑,莫子皓明确表示:"如果产品容易被替代,我们早就受到影响,但实际并未如此。"他透露,团队正在规划新一代产品形态,"我们不会做市面上已有的东西,现有产品只是过渡形态,具体方向暂时不便透露。"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或许正是Plaud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