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领域,企业家的决策与理念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任正非,这位华为的掌舵者,其独特的商业思维和管理哲学,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华为创业初期,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多数企业都急于抓市场、抢业务,以快速获取现金流和利润。然而,任正非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他深知,通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和产品本身。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就坚持大力投入研发,并将长期投入研发列为公司的“基本法”,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原则。
这一理念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质疑和批评。有人认为,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过于“笨拙”,不够“聪明”,因为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现实逐渐验证了任正非的远见。没有自主研发带来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企业在市场中就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更无法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华为正是凭借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
任正非的眼光不仅超越了赚钱和输赢的层面,更着眼于市场格局和商业生态的构建。他认为,只有掌握了市场格局和商业生态,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赚钱自然水到渠成。这种战略思维,让华为在通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除了企业战略层面的远见,任正非在个人品质上也值得称道。他虽然出身贫寒,小时候家境贫困,直到43岁创业前经济条件都较为拮据,但他并没有因此养成“小气、在乎钱”的习惯。相反,他在物欲上没有什么追求,从不乱花钱,这种节俭的品质在世界五百强企业老总中实属罕见。然而,在需要投入的地方,他却表现得非常大方,能够“财散人聚”,这种魄力和智慧令人钦佩。
任正非的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企业层面,也深刻影响了个人和家庭的发展。以他的一个亲戚为例,这个亲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认为上学没用、知识无用,不如早点做工赚钱。结果,孩子不到18岁就退学了,父子俩后来完全是经济关系。一二十年后,儿子没赚多少钱,父子关系也很紧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花费和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和影响。
在华为的研发过程中,任正非也始终坚持“舍得花钱”的原则。他认为,华为早期家底薄,投片强调一次成功是落后的方法。他主张用最先进的工具做最先进的产品,敢于投入。他强调:“把天下打下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转过来,用先进的测试仪器、用先进的工具,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服务和制造。”
这种理念在华为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华为在关键技术领域敢于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进行饱和攻击。任正非认为,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消耗战略力量,而在战略机会点上,要勇于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纵向突破,横向扩张,扩大战果。这种战略思维让华为在通信行业占据了领先地位。
事实上,不仅华为如此,其他成功的企业家也有类似的理念。比如雷军就曾讲过:“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省钱不是不花钱,不花钱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这种理念与任正非不谋而合,都强调了在关键领域投入的重要性。
在投资领域,这种理念同样适用。巴菲特曾表示自己原来是捡烟蒂、买便宜货,后来是查理·芒格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明白赚大钱关键是合适的价格,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便宜与否。因为芒格对他思维认识的提升,巴菲特才感激不尽,认为芒格让他“从猿变成了人”。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该做的事情要坚决不做,这方面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有时候,省钱可能是浪费钱,而花钱反而是节约。我们应该把资源投入到战略机会点上,这样才能获得惊人的投入产出比。无论是企业还是人生,都应该分清根本和枝叶,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