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家中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近日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联合体与沙特签署了总金额约117.19亿元人民币的光伏项目合同,项目规模达2000兆瓦,创下中东地区近年来单体规模之最。该项目涵盖勘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建设及运维全周期,预计可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助力沙特实现"2030愿景"中的能源转型目标。
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电建此前已在巴西建成1500兆瓦光伏电站,在巴基斯坦落地多个清洁能源项目。此次沙特项目不仅延续了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技术输出传统,更通过26个月的完整工期,为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运维等产业链环节提供实战检验机会。项目采用的中国光伏组件、智能跟踪支架等设备,其效率指标较当地同类产品提升15%以上。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2025可再生能源展望》显示,2025-2030年全球将新增4600吉瓦清洁能源装机,其中光伏占比超过60%。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正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供应商。沙特等中东国家凭借年均3000小时以上的日照资源,成为中国光伏技术的理想应用场景。这种技术-资源互补模式,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在能源合作深化同时,中沙军事领域互动也呈现体系化特征。10月中下旬,两国海军将在红海沿岸开展"蓝剑-2025"联合训练,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第三次同类演习。沙特军队近期采购的彩虹-4B无人机已形成作战能力,其搭载的国产光电系统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侦察。更值得关注的是,沙特三军参谋长9月访华期间,双方就联合研发防空预警系统达成初步意向,标志着防务合作从装备采购向技术共研升级。
沙特战略转型需求与中国技术供给形成高度契合。在自主安全能力建设方面,沙特近年来不仅引进中国无人机、防空系统等成套装备,更开始参与系统集成和联合研发。这种合作模式的深化,既源于中国装备的性价比优势,也反映沙特构建多元化安全体系的战略考量。随着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双方在能源转型、高端制造、安全防务等领域的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